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11 22:45
01-11 22:43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2 17:30
查看: 1827|回复: 10

[讨论]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监测,您做到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3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内提及:
4.3. 3 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
的要求。每次检测3 件~5 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那我们工作中,哪些具体为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湿化瓶?止血带?拔罐瓶?...消毒后的监测都做到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供应室消毒物品只有止血带,个人认为接触完整皮肤的低度危险性物品没必要浪费精力、财力去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做了的,包括湿化瓶、压脉带以及火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消毒供应室负责,每月对消毒物品进行采样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
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
4.3.1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
4.3.2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g 或cfu/100cm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3.3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或cfu/100cm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
1、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2、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雨蝉鸣 发表于 2016-6-30 14:02
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
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
4.3.1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

这些我也知道啊,规范上有嘛,关键是工作中如何操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埃1969 发表于 2016-6-30 11:17
我们供应室消毒物品只有止血带,个人认为接触完整皮肤的低度危险性物品没必要浪费精力、财力去检测

这不想你想不想做,而是规范上要求了你,必须得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儿飞 发表于 2016-6-30 12:08
我们是消毒供应室负责,每月对消毒物品进行采样监测。

消毒供应室会对无菌消毒物品采样监测?第一次听说,这工作不属供应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xieTT26 发表于 2016-6-30 14:50
这些我也知道啊,规范上有嘛,关键是工作中如何操作的

每季度抽查3 件~5 件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如湿化瓶、拔火罐、螺纹管、听诊器、袖带等等,采样方法同物体表面,采样单上注明采样面积面积,方便检验人员换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湿化瓶、止血带、呼吸气囊、呼吸管道、湿化罐都属于消毒物品,每月做细菌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尘埃老师的观点,我们加强了对接触黏膜的物品消毒监测,麻醉科的光棒、内镜、病区的终末消毒等,压脉带也没采样,疾控采样过的,也都合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