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麻疹疫苗怎么打? 2015年01月28日 12:56:53 来源: 新华健康综合
麻疹疫苗是什么
麻疹疫苗的全称是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疾病。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告表示,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在冬春季呈季节性高发,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的措施。
麻疹疫苗初免成功,就可获得牢固的持久的免疫力。根据我国对麻疹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观察,认为至少可维护8—15年以上。 麻疹疫苗在哪打
通常是在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疫苗,但是一些地区会有例外。
以北京为例,建议通过以下渠道查询接种麻疹疫苗的地点: 1. 拨打12320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热线电话查询; 2. 前往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查询; 3. 登陆当地疾控中心官网查询。
疫苗应该打几次
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一旦接种有效可终身免疫,而一般情况下活疫苗只需接种一剂次就可以起效,但考虑到因机体因素及疫苗因素有可能令初次接种效价不高,所以麻疹疫苗需在18个月后进行加强接种,一般情况下麻疹疫苗接种两针获得免疫效价可达99%以上。因此,通过强化免疫再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
谁应该接种疫苗 1. 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初次接种的年龄为8月龄,再次接种年龄为7周岁。也可8月龄初免,1.5—2岁再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
2. 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其对象是病人活动范围的易感者。流行地区接种率应在95%以上。接种时间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现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种完毕。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接种疫苗后7-12天就可产生抗体,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对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在麻疹感染后1-2天内接种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症的产生,使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轻。
3. 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
成年人有必要接种吗?
近几年,我国麻疹发病率的高峰已由幼儿向年长儿及****推移。如果儿时已得过麻疹,成年后就不再会患此病,但小时候未感染过麻疹病毒,成年甚至老年时一旦感染了麻疹病毒,依旧可以发病。
专家介绍,对于人群来讲,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体才可以产生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才可能使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的人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1986年中国颁布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规定》将麻疹疫苗最初接种免疫年龄定为8个月,7周岁时再加强一次,保持免疫的持久性。但此疫苗一次接种不能保持终身免疫,接种者血清抗体滴度会逐年下降至阴性,此时一旦与麻疹病毒接触,即可发生临床型麻疹。因此专家建议,在麻疹传染病高发期间,五年内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40岁以下成年人应到附近的疫苗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 不良反应有哪些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一般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很少,个别人在接种6-10天可能出现发热、一过性散在皮疹和卡他症状等,持续不超过2天,一般不影响精神和食欲。当体温超过38.5℃,持续时间超过5天以上,或出现柯氏斑时,即认为是加重反应,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由于麻疹是减毒活疫苗,所以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是绝对禁忌的。另外与其他疫苗一样,儿童身体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发热、患有其他传染病或恢复期时都不能接种或必须延缓接种。由于麻疹疫苗是在鸡胚中培养的,对鸡蛋过敏的小儿属麻疹疫苗禁忌症,对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的小儿也要慎重。
接种疫苗要注意
1、麻疹疫苗不能和乙肝疫苗同时接种,因抗原之间有干扰。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问题,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据观察显示,麻疹疫苗可以和大数疫苗同时接种,而不会影响每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如糖丸、百白破三联、甲肝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卡介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等都可同时接种。
2、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给孩子洗澡,以免感染。
3、注射后,应让孩子在接种场所安静休息半小时。
4、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
5、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接种疫苗禁忌人群
1、妊娠期的妇女。
2、对青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
3、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
4、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5、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在麻疹疾病高发期间,此类人群应该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去人员聚集的场所,尤其是去医院看病时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如不小心接触了麻疹患者,在五天内及时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防止被传染。
信源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5-01/28/c_12743136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