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9|回复: 15

[转帖] 流感季急诊室接诊实录 急诊医生不敢“多喝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9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流感季急诊室接诊实录 急诊医生不敢“多喝水”                                                    2015年01月09日08: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流感季急诊室接诊实录


8503285293032314201.jpg
急诊室的医生护士,日复一日,忙忙碌碌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导读:新年前的最后一个周日,如果说和往常有什么不同,就是最近感冒发烧的病患特别多。根据流感监测数据及预警分析,进入2014年12月,北京流感病毒活跃度显著增高了,这意味着流行起始周较上个流行季已经提前到来。急诊医生,日复一日,在接诊区里忙忙碌碌,而在这背后,是白衣天使们那一份真诚的坚守。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两度夜访亦庄同仁医院急诊室,为您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第一幕

  耐心对患者解释“为何不打点滴”

  2014年12月28日下午5点,亦庄同仁医院一楼最靠近大门口的敞开式的急诊接诊区,仅有的几张候诊椅早就座无虚席,络绎不绝的病人加上陪诊的亲友,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转身都难。

  急诊内科已经挂出了第118号,候诊区至少还有十几位病人。与此同时,还有好几位正在挂号处排队。

  当班医生王建的“工位”临窗,但他全然不觉窗外渐暗的天色。来来往往的人们穿着棉服毛衣,王建的白大褂里却仅仅套了一件单衣,他始终被火急火燎的病人包围着。候诊区不少人全副武装,口罩严严实实只露出睛,王建也戴着口罩,但他做医嘱时不得已也会摘下来,因为环境太嘈杂了,有些老年病患的听力实在不那么灵光……

  第113号是一位中年妇女,丈夫陪着来的。王建接过化验报告,还未开口,女病人就央求道:“您给我吊瓶吧,还是吊瓶见效快。”“别着急,您这是病毒感冒,不用输液。”“那给我开头孢吧。”“头孢是对付炎症的,不对您的感冒路子……”他一边耐心地解释着化验报告,一边写完了处方。

  第114号是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被女儿推着来复诊。看到老人行动不便,王建赶紧起身从桌子后边走出来。“感觉好些了吗?”他一边问候老人,一边俯下身去,给老太太听诊。旁边的病床上躺着一位喝高了的小伙子,陪同的朋友好像正在给什么人报平安,声音有点儿大,王建扭头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只是更专注地听诊。

  第115号是一对母女,母亲的口音很重,自述病情怎么也说不清楚,女儿为妈妈翻译:“烧心得很,睡不着觉。”“这里疼吗?是这里吗?吐不吐酸水?”几个周折才听清了原来难受的是,而不是心脏。

  轮到第116号又是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王建再次起身走出工位。他先是用听诊器给老人检查,又摸摸老人的额头,问陪同老人来的儿子,“还发烧吗?”“还烧,下午试了表,三十六度七。”“哦,那不是发烧呀。过了37度才是发烧。”他叮嘱道:“如果老人觉得还是不舒服,明天再来做其他的检查。”

  第117号是一对小夫妻,生病的是女孩,告诉医生发烧三天了,最高的时候到了39度,前天去航天总院,昨天去天坛医院,担心晚上再烧起来,今天又来同仁。看了化验报告,听了小夫妻的述说,医生没有写处方。“病毒感冒,发热退烧,总要有一个过程。你们要注意观察每天的体温最高值是不是向下走的?如果是就证明好转呢。多喝水,一定要多喝水!”……

  第二幕

  急诊医生不敢“多喝水”

  “多喝水!”这是感冒季里除医嘱之外最常见的叮嘱,身为医生,他们知道多喝水的益处,但他们自己却时常忘记喝水。值班医生的工位上,一边是电脑,一边是连接电脑的打印机,通常都不放水杯,且不说病人多的时候根本没空儿喝水,就是有时间也不敢多喝。

  “忙起来就怕上厕所,让候诊的病患等着,不合适。”急诊内科徐瑞明这样说。

  采访徐瑞明是在1月3日凌晨1点半,后半夜的急诊室相对安静,除了接诊,他还要照应抢救室。当晚,除了抢救室配备的4张病床,临时在走廊里还增加了6张病床安顿需要留观的病患。

  徐瑞明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是一个难得的值班夜,“很少有这样的时候,我有空儿和您说这么长时间。”其实他所说的“长时间”不过三五分钟,短短的半个小时,他接诊了三四次,还要特别留意每一个留观的患者。

  在徐瑞明的电脑里,北青报记者看到了值班人员的排班表。表上都是急诊医生们的“专业术语”:白主、白副、24小时、夜班……他解释说,以“白副”为例,一个班次连续10小时,其中包括半个小时吃饭时间。“吃饭必须轮流,急诊不能没医生。错过饭点儿,也是经常,无所谓。”据徐瑞明介绍,这个季节,感冒、咳嗽、哮喘以及心肺不适的病人特别多。

  30岁的徐瑞明说话的语速比一般人快,习惯用短句,他说这都是平常工作中养成的节奏。听他说话带着明显的鼻音。“感冒了,上午还低烧。现在入组排班的8个急诊医生,有四五个带病,咽炎、喉炎、感冒。但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扛着呢。”

  问他在工作中是否遇到过“医患冲突”,徐瑞明平静地讲了一件他经历的事情。有一次他正要为一位胃部不适的患者写处方,突然被一位急症患者打断,送诊的患者情况异常危急,他立刻起身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持续了十几二十分钟。不得已,先前的胃病患者被暂时搁在一边,并且抱怨医生为什么没有先来后到,怨气都撒到徐瑞明身上。对此,徐瑞明说:“怎么解释呀?!生死时刻,不是讲道理的时候。”

  第三幕

  一场紧急开颅手术

  在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急诊室,生死时速不知在哪个时间就会突然降临。在同仁医院的官微上,有一则发表于2014年12月30日的新帖,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个急诊室的真实故事。

  2014年12月18日下午5点30分,急诊外科收治一名三岁男孩,父亲驾带其外出,行驶途中撞上护栏,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孩子被弹出的安全气囊击中头颈部,送医时男孩已昏迷,并伴有躁动、呕吐、左侧瞳孔散大、呼吸浅快等症状。

接诊的是急诊外科医生司晔巍,初步判断脑外伤、颅内血肿并发脑疝可能性较大,他在抢救的同时立刻安排术前相关准备。儿科、麻醉科、神经外科医生在接到会诊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急诊科,一场联合抢救瞬间展开。短暂治疗后男孩生命体征稳定,在严密心电监测、相关抢救措施配套情况下急送放射科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证实了之前的判断, “必须立刻手术,手术时间延迟意味着男孩死亡率增加数倍”。

  仅用20分钟,剃头、备血、抽血化验等术前准备工作迅速完成,手术室及麻醉科亦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器械、***品等准备。手术在半小时后开始,因男孩年幼,体内循环血量少,男孩颅内大静脉窦撕裂,出血汹涌,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赵尚峰迅速找到出血部位并予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结束,重伤的男孩术后平稳转送至重症监护室治疗,目前病情在逐渐好转。

  这样惊心动魄的生死故事在急诊医生的职业生涯里并非每日出现,他们所作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守护,在生命遇到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文/本报记者 史玮

信源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5/0109/c14739-26354317.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沧浪之水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容易啊!入冬以来,呼吸道感染患者一直不见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敬佩的白衣天使,但也可以说这是我们医务人员的缩影,真希望人们能理解、体谅我们,少发生些医患纠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行业中,风险与责任当属医务人员尤其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急诊室的医生、护士上了岗就像上战场一样,太不容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们的同行致敬,忘我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惊心动魄的生死故事在急诊医生的职业生涯里并非每日出现,他们所作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守护,在生命遇到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守护神,永远奋战在第一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我们同行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同仁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我们的同行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你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医生不容易啊,我们这里的儿科医生,12点下班吃饭,他经常1点才去吃,食堂里其他人都走了,还好,饭菜还给他热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防护也应该包括劳逸结合吧!同仁们,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0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的使者 发表于 2015-1-9 09:04
值得敬佩的白衣天使,但也可以说这是我们医务人员的缩影,真希望人们能理解、体谅我们,少发生些医患纠纷。

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体谅,多一些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0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同仁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和大家不一样的,请大家轻拍!按照规定和流程,从理论上讲,发热、流感样病例不是应该在感染性疾病科的发热门诊就诊吗? 但事实上,急诊室还是承担了很多这样的接诊任务,但好多大医院的急诊室人满为患,隔离条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防止疾病播散?单独设置发热门诊的做法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从院感防控的角度讲,到底应该怎么设置急诊室和发热门诊才更合理?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这个职业真的是很辛苦,有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孩子生命都没时间照顾,自己生病还得带病坚持工作,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只希望能得到病人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