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8|回复: 9

[转帖] 鼠疫诊治要点简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鼠疫诊治要点简述
                               2014-07-18 19:47来源:丁香园论坛 疾控中心作者:hepat
      概述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可以感染人和多种动物,是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有三种表现形式:败血症、肺炎、鼠疫,包括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症状。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在人类历史上,鼠疫耶尔森菌多次大规模的流行并造成极高的死亡率。最著名的例子包括黑死病,据说该病在1347年至1353年造成欧洲1/3人口死亡。该菌也很可能导致了发生于公元542年东罗马帝国的瘟疫。
       鼠疫在民间也叫做黑死病,临床以腺鼠疫最多见,其中肺鼠疫病死率最高。肺鼠疫通过空气传播,传播速度很快。潜伏期为数小时到3天。鼠疫的传染源为被鼠疫菌感染的动物和肺鼠疫病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玛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我国历史上鼠疫流行区包括21个省区的638个县(旗、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和滇南等地区,如青海、西藏、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区。
      如今,鼠疫虽已罕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类。即使在美国,平均每年也会有10多人从野外鼠类感染鼠疫,1/7的患者死亡。尽管鼠疫已非不治之症,也容易控制,但仍然被许多人视为最恐怖的疾病。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为多形性,革兰阴性兼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需培养72小时以上。
       我国鼠疫杆菌共17个型,均以地方命名,如祁连山型、北天山东段型等。本菌抗原结构复杂,已证实有18种抗原,即A~K,N、O、Q、R、S、T及W等,其中F、T及W最重要,为特异抗原。F为荚膜抗原,可用于诊断;131T抗原为鼠毒素,存在于细胞内,菌体裂解后释放,是致病及致死的物质。V/W抗原可使细菌在吞噬细胞内保持毒力,抗拒吞噬。T抗原具有外毒素性质,可作用于血管、淋巴内皮系统,引起炎症、坏死、出血等。
        其他毒性因子包括鼠疫原(pesticin)、纤维蛋白溶酶、凝固酶与脂多糖内毒素等。鼠疫杆菌在脓液、痰中和蚤粪、土壤中能分别存活10~20天和6个月至1年以上。细菌于煮沸后1~2分钟、55℃15分钟或日光照射4~5小时可被杀灭。5%来苏或石炭酸、0.1%~0.2%升汞等在20分钟内可将痰中病原菌杀死。
     发病机理
     病菌由蚤类叮咬而感染,细菌在引流的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形成含Ⅰ蛋白的荚膜及其他毒性物质。淋巴结乃呈出血性坏死,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膈、肺门淋巴结。
     10%至20%的患者发生多叶性肺炎,可为大叶实变及出血性坏死,脓肿。吸入染菌尘埃时主要引起肺部病变,但也可仅累及扁桃体及颈淋巴结。如未及时治疗,各型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并波及肝、脾等脏器及其他淋巴结。
     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邻近淋巴结也可累及。肺充血水肿,偶见细菌栓子所致的散在坏死结节。气管、支气管粘膜高度充血,务腔内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状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各器官均充血、水肿或坏死。血多呈黑色,浆膜腔常积有血性渗出液。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为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其中以黄鼠属、旱獭属等尤为重要,借鼠蚤传播。
接触旱獭、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初至第2年4月初在洞内冬眠。旱獭疫源地的人间鼠疫主要发生在旱獭出蛰后到冬眠前的月份,夏秋季较多。
       肺鼠疫患者是人传人的传染源。人感染鼠疫菌的主要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
       2、传播途径 
      人鼠疫流行前每先有鼠间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传家鼠。家鼠死亡后鼠蚤另觅宿主。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病原菌在蚤前胃大量繁殖而发生壅塞,受染蚤再附人体吸血时,除散布含病菌的粪便于皮肤外,含菌血栓常因反流而侵入人体内。
       蚤粪中的病菌偶也可被擦入创口而使人受染,当人将蚤打扁压碎时,蚤体内病菌也可经创口进入人体。此种“鼠-蚤-人”是人鼠疫(腺型)的主要传播方式。
       腺鼠疫可并发败血症而导致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或气溶胶以“人-人”的方式传播,造****鼠疫的大流行。此外,直接接触患者的痰、脓液,病兽的皮、血、肉,吸入染菌尘土、以口嚼蚤、进食未煮熟野生啮齿动物等,也有感染患病的机会。最近研究发现,本病有由蜱类传播的可能性。
       3、易感者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流行季节与鼠类活动(黄鼠与旱獭能带菌冬眠)和鼠蚤繁殖有关,南方多始于春而终于夏,北方则多起于夏秋而延及冬季。肺鼠疫以冬季为多。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天,预防接种后可延至9~12天。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腺型、肺型及二者继发的败血症型。近年来轻型及隐性感染也相当常见。轻型仅表现为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压痛,无出血现象;本型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除轻型外的其他各型,起病急骤,均有较重的毒血症症状及出血现象。
      1、腺鼠疫 
      最为常见,多发生于流行初期,淋巴结在病程第1天即有增大,伴红、肿、痛,于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累及,依次为腋下、颈部和颌下,一般为一侧偶或双侧、多处同时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可化脓溃破或逐渐消散,溃破后伤口愈合较慢。
     未及时治疗的多数患者,在淋巴结肿大后病情加剧,而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休克、继发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如能渡过1周,则恢复机会增多。
   
       2、肺鼠疫 
       多见于流行期的高峰,患者毒血症显著,在24~36小时内出现咳嗽、呼吸短促、紫绀等,继而发生较著的胸痛,最初痰量少,后转稀而多,色鲜红而含泡沫,有大量病菌。
       呼吸困难和发绀加剧,而肺部仅听到散在罗音或胸膜摩擦音,故症状与体征很不相称。患者可因休克、心力衰竭等而于2~3日内死亡,临终前患者全身皮肤呈高度发绀,故有“黑死病”之称。
      3、败血型鼠疫 
     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的病情险恶,乃人体抵抗力弱而病原菌毒力强、菌量多等所致。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症状和出血现象均极严重,体温过高或不升。患者谵妄或昏迷,并出现休克或心力衰竭,处理不及时每于数小时至2~3天内死亡。
      4、其他少见类型 
除轻型如上述外,尚有皮肤鼠疫、眼鼠疫、扁桃体鼠疫、肠鼠疫、脑膜型鼠疫等。各型鼠疫的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
      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多,贫血属轻中度,依出血情况而定。肠鼠疫的大便呈血样或粘液血样。取血(包括死者心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死者及动物的脏器(包括骨髓)等作涂片及送培养。涂片行各种染色(包括荧光抗体染色)后镜检,对可疑菌落作涂片、噬菌体裂解试验、血凝试验、动物接种等,操作时须有严格规程和隔离设施。
     血清学检查常用反向血凝试验,用于检测F1抗体,急性期间隔二周的血清的抗体滴度呈4倍增长时,有诊断意义。一次滴度≥1∶100时也有诊断价值。其他的检测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等。
        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世界范围内约有1000-2000例患者感染鼠疫。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一些特殊临床表现,一般即可作出诊断,轻型病例需与急性淋巴结炎、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兔热病等区别,主要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治疗措施
       1、患者隔离
      患者应隔离在孤立建筑物内,病区内应做到无鼠、无蚤,病人须经仔细灭蚤、淋浴后方可收入。肺鼠疫患者应独室隔离。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或局部分泌物培养第3天1次,检菌3次阴性;肺鼠疫痰培养第3天1次,6次阴性,始可出院。
     2、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急性期绝对卧床,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及足量水分,并按需要静脉内补液。烦躁不安、局部淋巴结疼痛者,给予镇静、止痛药。
     呼吸困难者给氧,出现休克、DIC、心力衰竭等作相应处理。对严重毒血症患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100-300mg氢化可的松静滴,但必须与有效抗菌药物同用。
       3、局部处理 
      肿大淋巴结可用抗菌药物外敷,其周围组织内注入链霉素0.5g。已软化者可切开排脓,宜在应用足量抗菌药物24小时以上方可进行。眼鼠疫可用四环素、氯霉素眼药水滴眼。皮肤鼠疫可用抗菌药液湿敷、冲洗或抗菌药软膏外敷。
      4、抗菌治疗 
      对各型鼠疫的特效治疗一般仍以链霉素为首选,其次是广谱抗菌素,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预防性投药。必须争取早期足量和注射给药,轻症也可口服。首剂宜大,疗程视不同病型而异,热退后继续用药4~5天。
       链霉素宜用于腺鼠疫等较轻病例,****每日肌注 2g,2~4次分给,热退后改为每日1g,疗程同上。肺鼠疫病例须用较大量,链霉素首剂为1g,继每4小时0.5g,热退后改为每6小时0.5g,用药5~7日。
氨基糖甙类若与四环素合用,则剂量可酌减。 四环素在开始2日宜用较大量,****每日3~4g,分4次口服。不能口服时改静滴,但四环素的每日量不宜超过2g,热退后即改口服。
     处理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等以联合用药为宜,首选为链霉素加四环素。早期足量给药为成功关键。FDA目前批准以下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鼠疫: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
     预防
      在流行地区从事高危职业者及接触鼠疫杆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考虑使用甲醛灭活的全菌菌苗,每6个月重复接种一次。短期进入疫区的旅游者可服用四环素或复方SMZ预防。
        拟诊为肺鼠疫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而腺鼠疫只需认真洗手预防。与肺鼠疫患者接触者,可服用四环素250mg,每日4次。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者,应接受医疗观察。
         森林啮齿动物的鼠疫可传播至城市鼠类,构成长期威胁。预防取决于控制城市老鼠数量和处理其排泄物以及监测野生动物及其捕食者。避免接触病兽及其尸体,并使用蚤类驱避剂。
     目前,尚无消灭野生动物鼠疫的可行措施。在流行地区,减少居住环境里啮齿动物的栖息地是重要的。在用药物毒杀家庭周围的啮齿动物之前,应先控制昆虫,以防动物身上的蚤类转而来叮咬人或家畜。
      预后
    以往腺鼠疫的病死率自20%~70%不等,自应用抗菌药物后,病死率已降至5%左右。肺型、败血症、脑膜型等鼠疫患者在未接受特效治疗时几无一幸免,如及早积极处理,则每可转危为安。
       疫情控制
       发现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各级卫生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必须立即报告所属单位并转报上级。发现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时,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尚未到达前,当地负责人应制止无关人员与患者接触,劝阻直接接触者不要外出活动。
      为防止鼠疫传播,一旦确诊,对鼠疫病人必须进行隔离治疗。由专业人员对病人用过、接触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毒。鼠疫病人原则上应就地就近隔离治疗,但在附近有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隔离病房时,应使用传染病专用车辆将病人送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和救治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的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根据危险程度进行相应的防护着装,同时正确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保障防护效果,这对预防感染、保护疫区处理工作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眼罩、医用乳胶手套或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等。
医疗人员防护措施
       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对非疫点的公共场所、学校、托儿所以及其它场所实施预防性灭鼠灭蚤和消毒的工作人员;从事抗体血清学检验及实验室一般准备工作的工作人员。
      (2)防护方法:穿普通工作服或内防护服,戴工作帽、戴医用口罩,穿胶鞋。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
      进入鼠疫细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入鼠疫隔离观察室和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采集和接触病人标本、处理病人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 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对疑似鼠疫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疫点或疫区进行预防性灭鼠灭蚤和消毒的工作人员。
       (2)防护方法
      按传统着装:穿内隔离衣裤;穿防蚤袜及长筒胶靴;戴白帽和小口罩(两鼻翼与小口罩间用适量脱脂棉填充);扎三角巾;穿后开口外隔离服;戴大口罩(24层的纱布口罩、滤材口罩);戴医用乳胶手套。工作结束后,脱去个人防护装备。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采集肺鼠疫病人标本或尸体解剖的医务人员;在鼠疫实验室内进行菌种开封的工作人员。
      (2)防护方法: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戴防护眼镜,必要时戴线手套。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沧浪之水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4-7-1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见鼠疫就觉得可怕   可怕的黑热病  防鼠灭鼠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很及时,甘肃玉门发生鼠疫,已有一人死亡,151人被隔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转给医院医务人员,让大家也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鼠疫真的很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省疾控中心鼠疫防治专家:鼠疫可防可控
                                       发布时间:07/21/14 09:25: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7月19日电 (南如卓玛)甘肃省卫计委19日对外公布,随着科学水平和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对鼠疫的发病机制已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对它的诊断、治疗和防控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从而大大降低了鼠疫的流行和死亡率,该省疾控中心鼠疫防治专家解答:鼠疫可防可控。
  7月16日,甘肃省玉门市发现一例鼠疫病例致一人身亡,目前死者遗体已按有关规范进行妥善处理。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共计151人,已全部采取隔离,目前尚未发现异常症状。
  甘肃省卫计委介绍,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被列为国境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因其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死率极高让人们对它噤若寒蝉。
  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跳蚤叮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菌液溅入眼内。不同型的鼠疫传播方式不同,只有跟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才有可能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其它型鼠疫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播。
  专家解答,鼠疫可以预防,疫情可以有效控制,早期发现的病人可以有效治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控制病媒生物数量,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偷猎、不食用旱獭是有效预防鼠疫的办法。
  根据甘肃省疾控中心鼠疫防治专家解答,鼠疫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相当高。若抢救及时、方法得当,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并且不留后遗症。链霉素为各型鼠疫的特效药,预防性投服可使用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一般肺鼠疫治疗持续用药3~5天后,根据患者体温,全身和局部症状好转情况逐渐减量,在各种症状消失且经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呈阴性后方可停药。
  此外,依据鼠疫潜伏期而定。鼠疫的潜伏期一般1-6天,个别较长,可达8~9日。基于此,规定留验期为9天。目前不采用疫苗预防。特效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治疗、预防鼠疫具有确切而良好的效果。
  鼠疫杆菌离开鼠疫宿主动物很难存活,阳光下暴晒10分钟或沸水煮沸1分钟都可杀死。
  据悉,甘肃省存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和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两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的疫源动物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近年来,疾控人员在省内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身上未检出鼠疫菌。
  专家指出,在不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是不会感染鼠疫。甘肃鼠疫自然疫源地发生人感染鼠疫的情况,多数为患者捕猎或食用旱獭。为防止引发鼠疫,有关部门规定严禁在鼠疫疫区猎捕、贩运旱獭。
  鼠疫杆菌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存活,接触市面上的皮草是不会感染的,人只有直接剥、食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的皮、肉才会被感染。
  专家表示,人只有被感染鼠疫杆菌的跳蚤叮咬才有可能感染鼠疫。捕杀家里的老鼠不会被感染鼠疫。理论上,猫如果吃了携带鼠疫的老鼠有可能会染上鼠疫,但没有发生过家猫感染人的事件。甘肃即使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也没有发生过家猫感染鼠疫的情况。(完)
检索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cdctj.com.cn/main/shownew ... 36&newsid=34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太及时了!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已经下载学习了,很好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5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向楼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