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11 22:45
01-11 22:43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查看: 1478|回复: 4

[资料] 侵袭性真菌病提倡“三早”诊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终身教授    翁心华
    侵袭性真菌病(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ICU、***等科室是该病的重灾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其发病率为7%~14%;在ICU领域,其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比重为8%~15%。该病病死率高,患者住院时间长,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
    IFD不仅危害严重,其临床诊疗也非常棘手,主要表现为:1.早期诊断困难。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技术有限,确诊需要组织活检。但由于患者基础情况差,病情危重,而标本采集多为有创性,不适用于这些患者。2.治疗时机把握困难。其病死率高,治疗时机短暂。以念珠菌血症为例,其治疗的黄金时间点为首次血培养阳性当天,病死率约为11.1%。而一旦延误治疗,病死率则会大幅增加,平均为33.1%。
    日前在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学科高峰论坛上,笔者同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黄晓军、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又宁等专家共同呼吁,面对IFD高危人群应积极采用预防措施,针对临床诊断或拟诊的病人应及早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此举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正如刘又宁教授提到的:“由于确诊手段具有一定的侵袭性,许多病人不能接受,所以针对临床诊断或拟诊病人的治疗更为普遍。而在致病原不完全明确选用治疗药物时,提倡选用抗真菌谱较广、副作用小的药物。”
    随着创新的抗真菌治疗药不断问世,IFD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从两性霉素B的使用到目前最新一代棘白菌素类药物的研发,抗真菌治疗正朝着广谱抗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更低的方向发展。新的棘白菌素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壁,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因而药物的毒副作用小,安全性更高。而在血液科,经验性治疗与诊断驱动治疗,可降低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但不同策略可能适用于不同人群。对某些特定人群,如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受者还要采用真菌预防策略,以降低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
    IFD对于病人生命安全的威胁不仅仅局限在单一学科,各相关学科的同行都应专注于关键诊疗策略的钻研,注重IFD的早干预、早诊断和早治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闲书 + 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本文认真读了,早干预、早诊断和早治疗需要大力广泛宣传,特别是用药更是要多加以培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早”需要培训和宣传,特别是临床医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早”需要培训和宣传,特别是临床医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