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9|回复: 7

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敏感程度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美好的家园 于 2013-9-5 22:38 编辑

今天一脑外科的医生与责任护士给我打电话,说:ICU转出一脑外科病人,明明痰培养上没有显示多重耐药菌的,ICU的医生却开了个接触隔离,他们要停医嘱,报告的幸灾乐祸。直到我下去查看时,才发现原来我们交班上存在更大的问题,经过了解后:原来ICU转出时,护士与病房交班只说这病人是多重耐药菌的,但没有提是哪个部位感染,然而医护人员也没有特别仔细的去查看整份病例,一看痰培养是普通的细菌感染,所以就要停医嘱,可知这患者是尿培养多重耐药菌。从这事,可以反应出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敏感,但只停在面上,未达深处,同时也是交接班的一个漏洞,未阐明具体标本具体部位!真是细节决定一个问题是否改进是否达到成效!这块工作内容,贵院存在哪些问题呢?欢迎大家讨论,以便更好的去发现及改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经历比黄金重要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3-9-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下病房还发现一个多重耐药菌患者,但转科时没交班,后来导致有一天多隔离空白期。
这种情况发生得比较密,打算在院感委员会上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染多耐的病人转科时往往出现交接的疏忽。
医生因为要牵扯根据药敏结果用药,通常都会关注培养单,护士对多耐的交接意识要淡漠一些。
院感时刻得关注院内的多耐病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得对,有些事要慢慢才能规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麻医
曾经考虑过与国内医院合作临床科研,但有同事提醒,国内可能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而产生假数据的现象,不得不注意。另外,一些与并发症相关的数据,在国内现有的医疗大环境下,相当敏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敏感的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焚膏继晷 发表于 2013-9-5 22:47
我今天下病房还发现一个多重耐药菌患者,但转科时没交班,后来导致有一天多隔离空白期。
这种情况发生得比 ...

交班中的漏洞还真是关键时机!要是病人的腕带上有提示是多重耐药菌的话,那执行起来会不会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于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是:每天从内网上查看细菌室发的微生物报告,如果出现多重耐药菌我们查找到相关的科室和管床医生,电话通知做好床边隔离,然后院感专职人员下病房床边督导,检查措施的执行情况,转出ICU时要继续追踪到转往的科室,继续督导隔离措施的执行,直至解除隔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耐的管理一定要深入人心,处处体现落实才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