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系统消息:qzygbln已经连续答对100道难题,逆天学霸谁与争锋?!#每日答题#
04-06 23:38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2942|回复: 14

又是职业暴露--为艾滋妈妈接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为艾滋妈妈接生 医生被针头刺中


本报讯 记者昨天获悉,近日,东莞市一名妇产科医生在艾滋妈妈分娩的过程中,不慎被用于为艾滋妈妈注射麻药的针头刺中。事发后,所在医院及当地疾控中心已对其进行紧急治疗,暂未确定其是否因此感染HIV(艾滋病毒)。

据记者了解,自2006年以来,东莞市每年都有超过10名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发生此类HIV的职业暴露事故。而当地疾控中心表示,其中尚无一人因此而感染HIV.专家表示,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几率不超过千分之三。

被针头刺中两天后报告院方

记者昨天从东莞市卫生部门获悉,日前在东莞市某医院发生了一起HIV职业暴露事件。记者了解到,从虎门中医院到东莞市某医院进行专业进修的妇产科医生王丽(化名)日前为一名身患艾滋病的女患者进行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其中一名麻醉师给该产妇进行麻醉后,其注射麻药的针头不慎刺中了王丽的背部。

当时王丽并没有及时向院方汇报,直至两天之后,她才向上级反映该情况。据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方面表示,目前已经为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估处理,并予以预防性的用药。根据初次血液检测显示,其并无感染HIV的迹象。但市疾控中心防疫科的副主任医师王晓霞表示,要最终确定其是否感染HIV,还要观察6个月,“第1、第2、第3以及第6个月都要进行抽血检测,到第6个月才能确定结果”。

据了解,这并非该医院第一次为艾滋妈妈分娩,但王丽是第一次为艾滋妈妈接生。

对于此事,虎门中医院方面仅表示确有此事发生,且目前正在积极处理,但关于事件细节却不愿透露。据知情人士透露,王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事发之后就一直没有上台手术,记者在该医院也未能找到她的踪影。

医护人员警察最易“踩雷”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王晓霞昨天接受采访时说,“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发生这种HIV职业暴露的事故也随之增加,其中涉及的人员基本都是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最容易发生此类事故的也只是这两个行业。”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东莞市每年都有超过10人发生HIV职业暴露事故,在2006年就有16名医务人员“踩雷”,而“2007和2008年的数字也差不多”。

为了使职业暴露者能够及时使用抗HIV药物,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贮备了足够一个人使用两个疗程的抗HIV应急药物使用量,并把应急药物放置在以下重点预防单位:医院、公安局、看守所、收教所、拘留所、戒毒所及监狱。

王晓霞表示,发生此类事故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护士。其中,外科护士更是高危人群。据东莞市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的一项研究表明,调查的12起HIV职业暴露事件共涉及27名医务人员,其中,外科护士12人,外科医生4人,单是外科护士就占了44.4%,而外科医护人员共占暴露总数的59.26%,暴露原因主要是抢救或护理外伤危重病人时手部受伤接触到血液。

专家:感染率不超千分之三

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天然地存在着发生HIV职业暴露事故的风险,但这种风险是否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呢?东莞市疾控中心防疫科的副主任医师王晓霞说:“历年来,在东莞发生过的职业暴露事件中,尚没有一例最终验出是感染HIV的。”她介绍说,像王丽,她被曾经为艾滋病患者注射的针头刺中,其实危险性不高,因为“针头上残留的HIV病毒,在几分钟后就会失去生命力”。

对此,国家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科主任蔡卫平说:“发生被针头扎中、被艾滋病人抓伤、接触艾滋病人血液等形式的HIV职业暴露事件之后,其感染的几率不会超过千分之三。广东每年发生数十例这种事故,但至今未发现有人因此而被感染。”他表示,像王丽的这种情况,当时就应该及时用水及药物处理针口,然后在两个小时内服用预防性的药物,“她当时没有及时处理,但其感染几率也只有千分之三,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名词解释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这是指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及执行公务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HIV职业暴露后怎么办

1.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和伤口,并使用消毒液。

2.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当地疾控中心,内容包括污染者个人资料、时间、地点、污染部位、伤口类型、污染物情况。

3.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可能感染的情况评估,并做流行病学调查。

4.在24小时内,最好2个小时内,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用药和使用何种药物。

5.定期按时到疾控机构进行HIV检测。

接生风险

目前,医生为艾滋妈妈接生时均穿有专门针对职业暴露的防护用具,一次性防护眼镜,全身穿一件一次性防护套。

但专门防护套装也不能100%保障医生的安全,因为橡胶手套挡不住利器的刺割,不慎被扎伤,或者有黏液溅入眼,后果都很可怕。所以医生事后要赶紧吃预防药,4小时内服下都很有效。

■连线

广州市妇婴医院妇产科医生禤庆山:

成功接生数十例后

家里人逐渐放心了

广州市妇婴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禤庆山至今已成功为数十位艾滋妈妈剖腹产子。他坦言,自己做这样的手术家里人开始也很担心,甚至反对,但随着一例例手术的成功,家里人逐渐放下心来。最初由于防护设备简陋,为了防止术中感染,医生是戴着头盔为艾滋妈妈接生的。

禤庆山为第一位艾滋妈妈主刀接生是在1999年国庆节,患者是外地人,在广州郊区一家宾馆做服务员,结识了个日本老板,因为日本老板经常回国,她空虚时染上毒瘾,吸毒时染上艾滋。后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了身孕。

那时当地各家医院都不给接生,产妇只能求助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卫生局、CDC和禤庆山一起去做工作,但当地医院就是不肯做。最后只能转到市八医院,由禤庆山主刀来做这个手术。孩子生出来后很健康,没有感染。

谈到职业暴露的危险,禤庆山说开始做的时候,“家里人也是很担心,不想我做,我当时在医院里就是专门负责性传播、性疾病者的生产工作,接到这个任务我也是义不容辞。到了后来,我们医院就有了硬性规定,当天谁值班就由谁来做,哪怕有人不情愿也必须得做。”禤庆山说,后来随着一例例手术的成功,他们也逐渐放心了。

禤庆山表示,虽然在接生过程中会做好职业防护避免感染,但仍不能100%保证安全,“因为我们戴的是橡胶手套,挡不住利器的刺割,所以我们也确实是承担着很高的风险。”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布日期:2008-12-09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星火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明知是HIV时,医护人员心理承受的压力怎样缓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zhangfh 的帖子

只怪医务人员自己没有做好标准预防原则,明知是HIV,为什么会如此大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防护的观念需要加强再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应该尽快增加这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加强培训及每年的统计分析反馈,我们医院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及时进行局部的常规处理,并及时进行登记上报院感科,院感科根据职业暴露源情况决定是否需进一步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0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个人防护,任重而道远,重视规范操作,做好标准防护是自身保护的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856
  • 最近打卡:2025-04-16 07:32:45
发表于 2008-12-10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预防天天讲,说着容易,规范起来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0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市卫生局表示:HIV职业暴露感染率极低

近日,东莞虎门中医院一名妇产科医生在为艾滋妈妈分娩过程中,不慎被用于为艾滋妈妈注射麻药的针头刺中。事发后,所在医院及当地疾控中心对其进行紧急治疗,但暂未确定其是否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该事故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多方关注,而关于HIV职业暴露的问题也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据悉,东莞早在2006年,就专门出台《东莞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从事前防护、事后处理等各方面都有详尽规定,以规避此类事故的发生。

  1小时内上报24小时内治疗

  据了解,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据业内人士称,急诊、外科医生,以及护士,是发生此类事故的高危人群。

  据了解,该妇产科医生在为艾滋产妇接生过程中,不幸被注射麻药的针头刺中后,并没有及时向院方汇报。直到两天之后,她才向上级反映该情况。“她上报得有点晚”,市疾控中心某负责人表示,要最终确定其是否感染HIV,还要观察6个月,到第6个月才能确定结果。

  而记者在《预案》中看到明确规定,事故受害者应在1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求诊。一旦有紧急情况,有条件的单位对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伤口还可进行消毒处理,作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另外《预案》还说明,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宜超过24小时,如超过,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显然该受害医生没有在最佳时间段内进行求诊处理。

  事故引发医护人员恐慌?

  该医疗事故报道后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记者走访发现,有部分医护人员表示,可能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从此不敢为患有艾滋病等高危传染病的病人进行治疗,担心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之后马上服药,感染率是比较低的。”市卫生局一负责人明确回应,“此类事故纯属意外,发生的概率极小,所以医护人员不必恐慌。”他解释道,全市有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护体系。东莞为防治此类事件,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东莞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对医护人员预防职业暴露都有明确规定。《预案》中要求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其中,医生在为艾滋病人接生时均穿有专门针对职业暴露的防护用具、一次性防护眼镜,全身穿一件一次性防护套。而且在实施治疗后,会对医护人员有一个专业的应急复查,技术防护工作一丝不苟。

  防护体现医生职业水平

  市卫生局疾控科科长肖文忠表示,东莞市成立了东莞市职业暴露专家组,专门负责评估职业暴露风险和应急处理指导。他说,市内卫生系统和疾控中心为职业暴露提供了足够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足以防范此类风险。

  “平时对医护人员主要以预防为主,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肖科长表示,卫生系统对医护人员有定期的监测和防护培训,在宣传教育的同时让医护人员养成自我防护的专业意识。

  但他还是强调,即使防护措施做得再好,保证百分百的安全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急诊、外科等高危医护人群,出诊时应该小心再小心。“这也是医生职业水平的一种体现。”(见习记者/朱晋)

http://health.sohu.com/20081210/n26112497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预防经常讲,但认真执行却困难。现在重要的是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报告,及时评估、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9
  • 最近打卡:2024-09-19 10:54:05
发表于 2009-2-19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暴露防不胜防,重要是暴露后的处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9
  • 最近打卡:2024-09-19 10:54:05
发表于 2009-2-1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暴露防不胜防,重要是暴露后的处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标准/规范/有制度等等执行不利为何,还需加强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
  • 打卡总奖励:60
  • 最近打卡:2025-04-11 09:24:09
发表于 2009-2-20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暴露防不胜防,重要是加强培训和重视,只有思想重视,行动上才有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383
  • 最近打卡:2025-04-16 08:11:05
发表于 2011-12-12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相信科学防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预防应落实在每个医务人员的行动上,才能有效预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