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mao 于 2013-8-9 22:14 编辑
我们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由1人主讲,其余人员点评,主任负责维持说话秩序。
任务:每人每月一篇文献,4个人一个月正好一轮,压力不大。
真正有压力的是听讲人必须对主讲人的内容进行追问,提不出问题的要挨批。
感觉:要学的内容太多,每周一次远远不够。
下次打算改进方式:先由主讲人定题目,发文献,主讲人讲几篇文献的评价;其他人点评。这样每人阅读文献的数量会提高。改变翻译——讲座的模式。
书非借不能读也。要想学习,总能找到路径。
首先:guideline没有版权,可以先学习;院感相关的国际指南学完了没有?
其次:guideline涉及的引文可以学习;关注过引文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吗?
第三:不要纠结于全文,全文只是个传说。不是每一篇文献都需要全文,绝大部分的研究型文献看看摘要就知道结果;除非你要仔细研究其所用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过程;
第四:利用教育系统的图书馆际互借功能;
第五:利用同学的海外关系;
第六:跨国药企有学术部和市场部,让药代回公司求助;这才是药代真正应该做的事!
第七:用搜索软件查找,要花耐心一个一个试,成功率比治疗某些肿瘤的效果高;要相信铁杵可以磨成绣花针。
第八:每个国家都有CDC,官方网站上会介绍他们调查方法,年度总结报告,项目研究的注意事项等等;
这些也值得学习;你能列出西方主要国家的监测结果吗?
第九: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的网站都学完了吗?
第十:很多专业网站也可以去逛逛,不要总是盯着搜索医院感染,微生物、病毒学、人类学、甚至管理学都有相关的介入点。
更重要一点:胡教授发的帖子都认真读了吗?发的链接都去过吗?
读不读文献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学到是能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