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早在2007年就诞生的"小医生含泪10问卫生部长"的帖子最近又在网络走红.正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昨天以"一个老医生"的身份,用长达90分钟时间公开回应这位医生网友,坦言"如果基层医生对医改如此困惑和沮丧,中国的医改就无法成功",并直言"给予医生自由执业权是医改方向".
问
行业利益
医疗行业为什么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黄洁夫承认,医院是服务行业,是典型的市场行为.但是,与其他服务行业有很大不同,由于职业道德所限,不能去争取"利益最大化".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医院不把谋利当作主要目的,而是以维护民众健康与社会效益为追求目标."以病人为中心"是行业的工作准则,如果争取利益最大化,就会走上"邪路".
问
医生工资
医院搞"科室核算"医生工资从何而来?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由政府全额拨款的公立医院.政府给医院的财政投入大约只占10%左右,90%的收入必须靠医院服务收费获得.各医院都搞"科室核算",科室按核算绩效给员工发奖金,激发了各科室追求经济利益的积极性.为办好医院,院长会主动或被动地以各种方式激励创收,从而导致备受民众诟病的过度医疗、大处方,大检查等不良行为,导致国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黄洁夫表示,由于不合理的价格管制,大部分医疗服务定价并未考虑人力成本,出现诸如手术使用的耗材和设备费用明显高于手术劳动费用等不合理现象,医生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其阳光收入过低.在扭曲的价格体制下,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和检查收费成了普遍的补偿机制.
问
工作时间
医生常年超负荷工作如何保持良好态度?
黄洁夫说,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很多大医院开放号源,导致很多医生超负荷工作,每周工作时间在70小时左右的医务人员占了多数.与辛勤付出不相匹配的是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的相对下滑,这是一些医生对医改持消极观望情绪的原因.让医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体面的收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问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应由医生负主要责任吗?
黄洁夫认为,医患矛盾主要是因为民众的医疗服务要求与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医生和病人都是医疗冲突的受害者.绝大多数医生救死扶伤,无意被奉为"白衣天使",也不容忍被丑化为"白狼".
问
免费医疗
先治病后收钱恶意欠费怎么办?
黄洁夫认为,在没有具备"全民免费医疗"条件下,不宜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现在医改,要钱找财政部,要人要找人保部,要编制要找编办,价格得找发改委……卫生部门只是负责卫生事业的技术部门,具体医改时,更多地依靠上述政府部门,如果无法取得共识,肯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新政.
北京多家医院在尝试支付体制改革,试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试行医事服务费作为财政补偿.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改革尝试.但是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单纯用政府财政去补贴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损失难以长久.如果没有符合当前医疗市场运行规律的医疗服务支付体制的综合改革,很难形成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
问
医改进展
卫生部做了些什么事情?
黄洁夫说,他与卫生部长陈竺共事几年,非常理解他的难处."他有***,有事业心,并想尽快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但医改道路艰难曲折.作为一名从事分子生物和血液病临床研究的科学家,他也在个人专业发展中作出了牺牲."
黄洁夫说,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大量配套政策与举措要多个部委之间合作,而跨部门协调历来都是要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黄洁夫建议,国家应该保障支持有限的公立医院,形成以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共同构成的医院体系.民营医院也应该是公益性医院,应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公立医院由政府承担,社会则着力去建立一个以"医生自由执业"为基础的医生人力资源市场和一批高水平的非营利民营医院,才能解决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中国医疗体制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