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63|回复: 64

新闻旧事:案例一、超声波检查凝胶致医院感染暴发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天看到一个过去的报道,觉得挺有警示和示范意义。在暴发事件的处理上,监测、调查、分析等流程上思路清晰,工作高效。所以简洁编辑后贴出,供大家参考借鉴。
新闻旧事:案例一、超声波检查凝胶致医院感染暴发
事由:
      德国某大学医院三名新生儿罹患金黄色葡萄球菌脓皮病,为避免扩散对该三名病婴隔离,强调消毒及各项清洁步骤。而后四天内,又陆续发现八名相同的病例,于是展开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
1、同期在院的十名产生脓皮病的病婴和三十一名未产生相同感染的新生儿做对照组进行病例分析对比。
2、病婴症状出现的时间皆为4月份同期。
3、在性别、怀孕周数、出生体重、Apgarscore、母乳哺育率、接受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比例、母亲是否合并其他潜在性疾病和母亲年龄等对比,皆无统计学差异。
4、但分析发现十名罹病的婴儿皆曾接受过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检查的日期介于4月15日至27日之间,且由同一名技术员执行。随后调查获知,在此期间总共有七十名婴儿接受上述检查,每天感染比例的数值范围为0%至40%。
5、超声波检查所使用的凝胶是经使用一木制搅拌棒分装至500mL重复使用的容器中。分装后的凝胶使用时间最长为两周。于是,4月27日对该凝胶及木制搅拌棒采样培养,分别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立即丢弃不用。
6、病婴、污染的凝胶及木制搅拌棒中所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皆进行基因分型,除了其中一名病婴的菌株之外,其余在PCR及脉冲电场电泳法(PFGE)分析时皆呈现相同基因型。
结论:
   调查结果证实为院内感染暴发,超声波检查所使用的凝胶是感染源。证据如下:
1、所有罹病婴儿症状出现的时间皆在执行超声波检查后二至五天之间;
2、所有罹病婴儿在医院中交汇的唯一相同场所是超声波检查房间;两种基因分型法证实,超声检查凝胶中所获得的菌株和罹病婴儿皮肤病灶的菌株,其基因分型结果完全相同;
3、在停止使用污染的凝胶后便无类似病例出现。
阅后评:
1、医技科室也是感染防控的前哨地。提醒落实诊疗设备和流程的感染防控措施。
2、B超检查的耦合剂、床单元、探头要给予关注,必要的消毒、定期更换应加以考虑。
3、尤其是对低免疫病人和B超引导下穿刺探查病人检查时,要引起重视。

点评

很好的案例  发表于 2013-7-3 23:00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威望 +1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沧海一粟 + 8 我很赞同
控制感染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0-6-10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提醒了我。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也要关注此类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超声波检查凝胶致医院感染暴发案例"的出处好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技科室的院感检查我们早已列入常规工作中了,但是对超声波消毒凝胶到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这篇报道提醒了我,下午就去找超声医学科主任,告知此事,请他们加以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B超室人员多次强调过探头消毒事宜,但就是很难执行到位,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探险头用酒精擦拭是否对仪器有损伤?还有脑电图的电极又怎样消毒?难!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控制感染:
本报道源于《台湾感染控制杂志》Vol.11.No.3
另附:脓皮病介绍
脓皮病-概述   
在皮肤科门诊中,患“脓疱”,长“疖子”的患者特别多。这类病属于化脓性皮肤病,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简称“脓皮病”。夏季人们出汗增多,细菌易在皮肤表面繁殖,所以脓皮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常见的皮肤感染。多发于儿童。
脓皮病-感染原因   
常因为细小的抓伤、裂伤或昆虫叮咬而感染,亦可经人与人之间接触而传播,还可从身体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本病在炎热、潮湿的夏天,特别是居住拥挤和卫生情况不良时更多发生。
脓皮病-症状   
开始为皮肤的红斑或肿块,发展为脓疱,脓排出后结痂,可有搔痒。痊愈不留疤痕。如抓患处可向其他部位迅速播散。细菌引入皮肤后1-3天出现症状。
脓皮病-分类   
常见的脓皮病有以下几种:  
脓疱疮
又称黄水疮,夏秋季多发,常通过与病人直接接触而感染。开始皮损为少数散发的鲜红色丘疹或水疱,米粒至黄豆大小,以后迅速增大增多,并形成脓疱。最后,脓疱破裂,露出糜烂面。脓疱疮常发生在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觉疼痛或瘙痒。病情严重的,可合并淋巴结炎或其他病症。  
毛囊炎
多见于头部,其他有毛发生长的部位如腋窝、外阴也可发生。皮损为米粒大小毛囊性丘疹,鲜红色或深红色,中心贯穿毛发,边缘有红晕,迅速变成脓疱。皮疹常多发,但不融合。以后脓疱破裂或拔去中心毛发,可排出少量脓液和血浆。可完全治愈,不留痕迹。  
疖与疖病
疖是由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引起的深部皮肤化脓性感染,多处发生并反复发作的疖称疖病。疖,开始为鲜红色圆锥状高起的毛囊性丘疹,中心贯穿毳毛,逐渐增大,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表面较硬,自觉疼痛。以后,中心形成脓栓,顶端露出黄白色脓点,破溃后呈火山口状。  
丹毒
丹毒由链球菌引起,常经皮肤或黏膜的细小伤口进入人体。丹毒发病急剧,常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皮损多发于面部及下肢,婴儿腹部也很常见,主要表现为淡红、鲜红色水肿性斑片,表面紧张发亮,有灼热感,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或血疱,或伴发败血症、肾炎等严重病症。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较罕见的皮肤溃疡性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最常见于青年及中年人,其中女性较多,儿童约占患病者的4%。其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与免疫系统受损害有关。症状坏疽性脓皮病发病较突然,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下肢多见,还可发生于头部、颈部、会阴及生殖器,而小腿更多发,且疼痛剧烈。皮肤迅速出现丘疹、水疱或脓疱,这些大疱破溃后成为溃疡,并不断向周围发展,匍匐前进,溃疡面可达10厘米以上;而且溃疡较深并有坏死。由于创面常继发感染,又机体抵抗力较差,故常合并脓毒败血症,而使病情无法控制;有的病人会出现坏疽而不得不截肢。疾病呈慢性过程,反复发作,多有发热、关节炎、肠炎、血液肿瘤等全身改变。这是由于脓皮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有类风湿、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急性白血病或其它骨髓增生病。不少患者呈过敏反应,皮肤受到任何轻微创伤,如清创伤口甚至打针注射,都可能变为病灶。
治疗
1、 病情较轻时,可采取清洗伤口、抬头高肢体、局部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
2、 若病情较重,特别是伤口合并感染时,除局部处理伤口外,还要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经验上以泼尼松之类激素为主,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类免疫抑制剂都有助于控制病情。
3、 局部使用夫西地酸软膏可以有效治疗脓疱疮,显效率可达55%。
4、 一般病者可望在半年内炎症消失,一年后病情缓解。但复发率很高。炎症消失后可植皮
脓皮病-西医治疗   
治疗脓皮病,可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红霉素、氟哌酸等。一般用药持续两周。
脓皮病-中医治疗   
中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脓皮病-局部治疗   
可选用50%的硫酸镁溶液热敷。如有疱,应挤出疱液,然后用0.02%呋喃西林液湿敷。也可选氯霉素酒精、百多邦软膏等外涂。另外,对于反复发作的丹毒、毛囊炎、疖与疖病,采用紫外线照射,也很有效。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gjs661 + 6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提醒,加强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室医院感染管理应予重视,但如何管理较好,困难重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有B超质控中心他们比较听他们质控中心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提醒,确实值得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是我们目前工作中的盲点,感谢胡扬老师的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上述老师的意见,医技科室确实存在一定感染问题,但在管理上也真是困难重重,许多人会认为我们是没事找事,但是,作为院感人,这也是我们的责任,谢谢老师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醒,医技科室确实存在一定感染问题,但在管理上也真是困难重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技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也不容小觑啊,只是B超室的大虾们院感意识很还不强,同时,酒精消毒探头据说有腐蚀性,不知是否属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没有胡杨老师的提醒,真不知道医技科室院感管理还存在着盲区,是下周的工作重点了。谢谢胡杨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1、医技科室也是感染防控的前哨地。提醒落实诊疗设备和流程的感染防控措施。
2、B超检查的耦合剂、床单元、探头要给予关注,必要的消毒、定期更换应加以考虑。
3、尤其是对低免疫病人和B超引导下穿刺探查病人检查时,要引起重视。
医技科室是院感管理的难点,散漫随意是其工作人员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哪位老师能够告诉我们,B超室的探头用什么来消毒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胡杨

在B超室,还有一个隐患,即在做阴超时使用避孕套套住探头(B超探头消毒后易损坏),一旦那套破了就有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脓疱疮我院就有例子,应该关注!医技科室院感管理还存在着盲区,也应该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