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查了2篇最新的文献,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看看,简单将摘要翻译出来:
一篇是2020年韩国的,《不使用抗生素,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耐碳青霉酶烯肠杆菌进行全面、多系统、机械去定植》(Comprehensive, multisystem, mechanical
decolonization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and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se without the use of antibiotics),
方案包括(1)使用甘油灌肠剂的机械排空,(2)使用日常摄入的乳酸菌替代正常的肠道菌群,(3)使用氯己定的皮肤卫生清洁,以及(4)通过每天更换床单和衣物的环境清洁。
招募了32名VRE或CRE定植的患者,并执行了我们的方案。在重复方案后,共有20名患者(62.5%)成功脱克隆。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较轻、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较高、未经试验的MDRO隔离时间较短和功能状态较高的患者,其去定植方案的成功率显著提高。
一篇是2024年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携带的去定植策略: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Decolonization strategies for ESBLproducing or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 carriag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在五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中,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的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ESBL-E/CRE的去殖民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风险比(RR):3.30;95%可信区间为1.78–6.14]。在三项n-RCT研究中,SDD治疗一个月后,实验组的去殖民化效果仍优于对照组[优势比(OR):4.01;95%可信区间为1.88–8.56]。SDD疗法的六项单组试验研究报告的综合非殖民化率范围为53.8%至68.0%。此外,TSA分析证实了SDD疗法的有效性。
在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疗法的研究中,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的去定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OR:2.57;95%可信区间为1.07–6.16)。在没有对照组和不同随访时间的研究中,去定植率差异很大,但表明了FMT疗法的有效性趋势(61.3–81.2%)。目前,关于益生菌疗法对ESBL-E/CRE的去定植作用的研究还不充分,仅进行了系统性综述。SDD和FMT战略对ESBL-E/ CRE去定植有短期好处,但长期效果尚不清楚。益生菌疗法对ESBL-E/CRE去定植的影响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