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丨让更多感控人读懂检验报告专项 作者:杨莲(陕西省洋县中医院) 审稿: 周超群(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监督所) 阎颖(郑州人民医院) 宁永忠(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水、土壤和动物体内,亦可寄居于人的呼吸道和肠道中,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2015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显示,在非发酵菌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仅次于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位列第3位[1]。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致病力弱,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感染及心内膜炎、脑膜炎以及脓毒症等,并可在住院患者中播散引起医院感染。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主要耐药机制有: ①可产生多种抗菌药物水解酶,能水解包括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内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 ②细胞膜通透性低,对多种抗菌药物不易渗透; ③主动外排系统可主动排出抗菌药物与底物; ④形成生物被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借助生物被膜不仅可以黏附于医用材料(如气管插管),也可黏附于组织细胞上,长期定植于体内,是慢性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2-3,5]。因此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机制,对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有积极意义。 一、报告解读 专家评语:在长期用各种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分离菌株可能发生耐药性的改变,因此,初次分离的敏感菌株在治疗3-4天后应重新试验。 这份报告给我们提供了临床信息、MIC值、药物敏感度解释等,但仔细分析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没有临床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信息。 2.采集标本的方式不明确,咳痰或抽吸痰未注明。呼吸道标本通常采集痰液,以晨痰为佳,采集前应先用冷开水充分漱口以避免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有条件也可采集肺泡灌洗液、气管内抽吸物或防污染毛刷标本[5]。 3.没有标本性状,无质量判断。痰标本接种前应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判断痰标本是否合格[5]。要对标本外观进行描述,如水样、脓性、血性、干酪样等,这对判断标本是否合格也有一定价值。 4.无涂片结果。痰涂片(找真菌、找细菌、找抗酸杆菌)的结果最好和培养一起体现。 5.没有正常菌群和量描述。通常会报告菌落的相对数量(如用+到++++表示)。 6.分离鉴定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没有半定量。分离菌鉴定的目标菌要有半定量(用+到++++表示),呼吸道标本的半定量、定量细菌培养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这样临床医生可以了解到病人可能感染的病原菌的量。 7.药敏结果建议附上所引用的CLSI M100版本号、折点。 8.无专业性注释,建议备注该菌对碳青霉烯类等药物天然耐药。 二、药敏实验抗菌药物分组与选择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在治疗过程中还可发生敏感性的改变,因此准确可靠的药敏结果对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1、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测试和报告的抗菌药物 A组:复方磺胺甲噁唑 B组:头孢他啶、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替卡西林/棒酸 无C组和U组 2、治疗 呼吸道分泌物中培养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决定是否治疗前应该判断究竟是定植还是感染,如果仅有培养结果而没有临床症状或者影像学依据可以暂不治疗;病情允许应该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控制肺部基础疾病,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目前国内临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仅呼吸道分泌物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就开始治疗,必须结合临床认真进行甄别。抗感染治疗应综合考虑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感染部位、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治疗推荐基于历史证据、病例系列、病例报道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研究,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持[5]。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近年来其耐药率也有逐年上升趋势[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8.4%、6.9%和10.0%[2],所以对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在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支持的危险因素存在时,要警惕该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旦检出该菌,须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足量联合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和保护机体免疫状态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也十分重要。 注释: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J]. 中国执业药师, 2016(3):3-8. [2] 赵苏瑛, 杨琳, 李鹏飞,等.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获得性耐药的机制研究及整合子分布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2):263-266. [3] 孙安民, 王亚强, 王伟.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出率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23):5317-5319. [4] 王辉,马筱玲,钱渊,等.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 第11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 1010-1013. [5] 周华, 李光辉, 卓超,等.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16):1203-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