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如何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2025-5-14 09:44| 发布者: 向阳而生| 查看: 76| 评论: 0

摘要: 内镜是一种重复性使用的侵入性诊疗器械,应用范围广泛,除检查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高难度手术。但是,同时内镜因其材料特殊,构造精细,存在许多管腔、窦道,许多部件不耐高温、高压,怕腐蚀,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化学消 ...
 内镜是一种重复性使用的侵入性诊疗器械,应用范围广泛,除检查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高难度手术。但是,同时内镜因其材料特殊,构造精细,存在许多管腔、窦道,许多部件不耐高温、高压,怕腐蚀,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化学消毒剂浸泡,又因其造价高,医院内镜数量少,使用频率高等原因,给内镜消毒带来许多困难,是造成医院感染和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等。在医院因内镜微生物污染造成的感染屡见不鲜。因此, 提高使用后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对于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呢?
一、床旁预处理很重要
•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然后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酶洗液一人一用一更换。
•《中国消化内镜再处理专家共识》建议:预处理过程中经内镜管道抽吸的含酶清洗液应足量,至少200ml或直至吸引管内液体清澈。
•及时、正确的预处理,可以避免或减少生物膜的形成,提高清洗质量,确保消毒和灭菌效果。
二、优化清洗消毒流程
• 标准化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指南推荐的内镜处理流程操作,包括预处理、转运、测漏、清洗、高水平消毒、冲洗、干燥和储存以及周围环境清洁消毒。
• 使用合适的清洗剂:推荐使用酶类清洗剂,其能有效降解内镜腔内的污染物,提高清洗质量。同时,应严格遵守“一镜一换”的原则,避免因清洗剂重复使用而导致酶活性下降。
• 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说明确保最低有效时间。

• 加强终末漂洗环节:使用过滤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以防止因使用非净化水导致的内镜再污染。
三、提高设备和环境配置
• 配备自动化设备:使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可以提高消毒效果,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同时,定期更换AER内的亚微米过滤器,确保消毒过程中的水质。在此,需要注意机械清洗前的手工清洗步骤请勿忽略。
•储存环节: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与附件储存库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取下的各类按钮和阀门单独储存。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应每周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时应随时清洁消毒。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设施、设备及环境的清洁消毒: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并采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次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槽。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 定期培训:提高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其熟悉操作规程和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规范,减少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一次性防护用品禁止重复使用,可复用的防护用品应按要求进行清洗与消毒,防水围裙每班次更换,遇污染随时更换。
• 质量控制与审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定期对清洗消毒过程进行审计,确保每个环节符合标准。
五、加强监测和质控
• 定期检测:每日清洗消毒前使用监测试纸进行浓度监测,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检测,确保消毒质量;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内镜相关时,及时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进行相应目标菌检测。
• 记录与追溯:对每条内镜及其附件的清洗消毒过程进行记录,便于追溯和质量控制。
• 加强质控: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和感控部门应定期对内镜清洗质量全流程实施自查、监督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及时改进,有效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