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临床应如何规范采集标本?

2025-4-22 08:35| 发布者: 向阳而生| 查看: 79| 评论: 0

摘要: 当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时,临床标本的规范采集至关重要,需结合临床表现、导管保留与否及感染类型(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综合判断。规范采集与送检是获得一份有意义价值报告的前提,也是临床精准判定感染病 ...
 当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时,临床标本的规范采集至关重要,需结合临床表现、导管保留与否及感染类型(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综合判断。规范采集与送检是获得一份有意义价值报告的前提,也是临床精准判定感染病例和抗感染治疗的科学依据。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标本采集前的评估
- 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导管部位红肿/渗出、不明原因的菌血症等。
- 感染可能性评估:排除其他感染源(如肺部、泌尿系感染等)。
2. 血培养标本采集
(1)采集时机
- 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以提高阳性率。
- 寒战或高热初期采集,此时菌血症负荷最高。
(2)采集部位与顺序
-保留导管时:
- 配对血培养:同时采集导管血(从导管腔抽取)和 外周静脉血(对侧肢体)。
-去除血培养瓶的瓶帽,使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口,待干。
-手卫生,戴无菌手套,垫无菌巾,去掉导管前端无针接头,使用酒精棉片消毒导管接头,待干。
- 导管血:连接注射器,回抽肝素弃去,再抽取足量血液。
- 外周血:严格消毒皮肤,避免污染。
(3)结果判定
- 阳性结果判定:导管血报阳时间比外周血早 ≥2小时,或导管血菌量≥外周血5倍,提示CRBSI。
- 拔除导管时:
- 导管尖端培养:无菌操作拔管后,剪取导管尖端5 cm(Maki半定量培养法或超声振荡定量培养)。
 - 同时送检外周血培养(需2套,每套包括需氧+厌氧瓶)。
(3)采集量
- 成人:每瓶8-10 mL(需氧+厌氧瓶,共2套4瓶)。
- 儿童:1-4 mL/瓶(根据体重调整)。
 3. 导管相关标本采集
- 导管尖端培养(拔管后):
- 无菌剪取导管远端5 cm,放入无菌容器或生理盐水送检。
- Maki法(半定量):滚动导管尖端于琼脂平板,≥15 CFU/平板有意义。
- 超声振荡法**(定量):≥1000 CFU/mL有意义。
- 导管腔内培养(保留导管时):
- 通过导管抽取血液培养(需与外周血配对)。
4. 其他辅助标本
- 导管穿刺部位分泌物:若有脓性渗出,需拭子采样送培养+涂片。
5. 注意事项
-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按操作流程实施手卫生和皮肤消毒,避免污染。
- 避免单独导管血培养:易误判定植菌为病原菌,必须配对外周血。
- 标记清晰:注明“导管血”或“外周血”、采集时间及部位。
- 快速送检:血培养瓶应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导管尖端室温保存≤24小时。
6. 实验室处理
- 快速涂片(如革兰染色)可早期提示病原体。
- 培养阳性时:需进行药敏试验,并比对导管血与外周血结果。
7. 临床决策依据
- 确诊CRBSI需满足:
- 导管尖端或导管血培养阳性 + 外周血培养相同病原体 + 临床表现。
- 或配对血培养符合报阳时间差/菌量差异。
通过规范采集和处理标本,可提高CRBSI诊断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导管拔除或抗生素滥用。


鸡蛋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