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 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诊疗器械、器具的规范使用与处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丢弃”,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禁止复用。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使用后做好预处理和保湿处理,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 人员或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消毒机构集中回收、清洗、消毒与灭菌。器械、器具的清洗质量直接影响其灭菌效果,不容忽视。下面,小编与大家一起捋一捋可复用器械、器具清洗后如何进行清洗质量监测,包括监测时机与监测方法。 一、直观监测 2.检查时机: 3.检查范围: 4.结果判定及处理: 5.记录内容: 1.方法: 2.频次: 3.结果判定: 1检测内容: -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时间、温度等)及运转情况。 2.频次: -每批次。 3.结果判定及处理: -物理参数应符合该清洗设备厂商的技术标准,并在误差范围内;不符合标准的清洗循环,视为清洗失败,应重新进行清洗工作;对清洗不合格的物品,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记录内容: -每次及时打印和记录清洗消毒器的运行参数、运行情况和清洗效果,并至少保留半年。 5.注意事项: -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改变消毒参数或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清洗质量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1.制定监测计划: -根据器械的类型、使用频率、清洗难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对于高风险、高使用频率或清洗难度较大的器械,应增加监测频率。同时,监测计划应包括定期的全面监测和不定期的抽检,以确保清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对于一些结构简单、污染程度较低的器械,可以采用目视检查和放大镜检查等物理方法;而对于结构复杂、污染程度较高的器械,应结合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如蛋白质残留检测、ATP生物发光检测等。 3.定期维护和校准检测设备: -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如清洁设备表面、更换耗材、校准仪器参数等,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之,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通过多维度监测,可有效保障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