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2025|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25-4-10 14:14| 发布者: 向阳而生| 查看: 143| 评论: 0

摘要: 一、目的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二、参考文件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2.《医院隔离技术标准》2023年。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4.《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2017年。5.《医务人 ...
 一、目的
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二、参考文件
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
2.《医院隔离技术标准》2023年。
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
4.《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2017年。
5.《医务人员手卫规范》2019年。
6.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2版,2019年。
7.《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
8.WS/T823-2023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三、定义
1.标准预防:指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四、内容
1 建筑布局
1.1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临近产房、新生儿科和手术室,环境整洁、安静。
1.2 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1.2.1 限制区包括: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1.2.2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值班室、治疗准备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设备间、办公室、生活区。
1.2.3 非限制区包括:更鞋前区、接受患者处、污物处理间、器械预处理间等。
1.2.4 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区间门保持关闭状态。
1.3 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1.4 配备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
2 人员管理
2.1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每月召开1次会议分析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实情况,持续改进并有记录。
2.2 所有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根据操作风险正确选择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落实感染防控措施。
2.3 产房应做好工作人员和陪产人员的健康监测,医务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腹泻及有化脓性伤口时应暂停临床工作,避免直接接触孕产妇和新生儿,症状缓解并排除传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治愈后方可恢复临床工作。
2.4 凡进入产房工作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分体衣、工作鞋,佩戴口罩、帽子分体衣及工作鞋每日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由洗衣服集中洗消,外出时更换外出衣和外出鞋。
2.5 助产前应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接台助产人员在两台分娩手术之间,脱手套后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更换手套和无菌手术衣。
2.6 产妇进入待产室更换专用拖鞋。
2.7 医务人员的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
2.8 非产房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所有人员入室前应进行手卫生。
2.9 工作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反馈、汇总与分析。
2.10 工作人员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孕产妇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操作风险进行规范防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规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操作规程》处理与上报。
3 环境管理
3.1 产房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4℃~26℃,湿度应维持在30%~60%。
3.2 保持产房整洁,无菌柜、各操作台面、手术无影灯、婴儿辐射保暖台、窗台等物面清洁无尘。
3.3 每次接产前30分钟打开层流消毒开关进行空气消毒,接产完毕清洁物体表面及地面后继续开机30分钟,回风口格栅每天擦拭清洁1次,过滤网每周清洗1次,有记录并定期更换。
3.4 分娩室地面要求清洁、无尘、无血迹,接产完毕要及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产床、辐射台、婴儿车、婴儿电子秤等每次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消毒湿巾擦拭,一次性床单、臀垫或中单等一人一用一更换。
3.5 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与消毒,干燥备用。
3.6 窗帘、围帘每季度清洗如有污染随时清洁。
3.7 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时及时完善消毒记录与维护记录。
3.8 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清洁消毒效果监测,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5cfu/cm2,空气培养≤4cfu/(30min.直径9cm平皿)。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产房改建以及环境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及时追踪监测结果,监测不合格时,及时分析、讨论与改进,及时进行复测,直至监测结果合格。     
4 物品管理
4.1 无菌物品应按照《无菌物品使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存放与使用。
4.2 无菌物品标识明确、无过期,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依次排列专柜放置。
4.3 产包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器械使用后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
4.4 无菌产包打开后在4小时内使用;无菌敷料包使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
4.5 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1次。
4.6 婴儿脐带结扎用品必须灭菌。
4.7 碘伏容器每日更换,使用后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与灭菌。
4.8 保持治疗车、治疗盘清洁,用后及时清洁与消毒。
4.9 止血带、体温计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止血带,一人一用一丢弃。
4.10 氧气湿化瓶、吸氧管、吸氧面罩专人专用,湿化液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瓶使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洗消。
4.11 备皮用具应使用一次性用品。
4.12用于新生儿的吸耳球、吸痰管、气管插管导管等应一次性使用。婴儿辐射保暖台、吸引器、吸引瓶等可重复使用的设备,每次使用后均应清洁消毒。
4.13 各种仪器清洁无污渍、血渍,胎心监护仪探头绑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4.14 平车保持清洁每次用后擦拭消毒,床罩等用品一人一用一更换。
4.15用于隔离分娩的房间,应配置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无菌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水鞋套等防护用品。
5 消毒隔离
5.1 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医用外科口罩。接触患者前后、处理污物后应洗手。
5.2 产包所有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
5.3 人工破膜及宫腔填塞、接产、手取胎盘、产后刮宫等宫腔操作前应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摘手套后进行手卫生;宜使用防渗透无菌手术衣,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换。 
5.4 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护目镜、防护面罩、穿防渗隔离衣和防水鞋套。
5.5 产妇分娩前应进行HBV、HCV、HIV筛查。传染病或疑有传染病的产妇应安置到隔离分娩室,医护人员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做好标准预防。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胎盘必须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做好标识;被服放入橘红色感染性织物袋内密闭运送,标识清楚并进行交班。孕产妇离开房间后,应对房间进行终末消毒。房间和接送隔离产妇的平车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6 医疗废物管理
6.1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管理制度》正确分类、处理医疗废物;加强胎盘管理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做好交接和登记,严禁流失,登记资料保存3年。
6.2 非感染性胎盘助产士询问产妇或家属术后胎盘处理方式,如胎盘交院方处理,在胎盘处置登记本登记后,由产妇或家属签字,登记电话和家庭住址,按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理;如胎盘自行处理者,由台下助产士在胎盘处置登记本登记相关信息,由产妇签字产后2小时随产妇回病房直接交给患者家属。
6.3 确诊、疑似传染病产妇或携带传染病病原体产妇的胎盘,因其具有传染性,禁止交与家属自由处置,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盛放、有效封扎,按病理性废物处置,并在胎盘处置登记本登记相关信息,助产士及家属实施双签字。每日与医疗废物转运收集人员交接病理性废物数量及重量,共同在医疗废物处置登记本上签名。
7 死胎管理
7.1 胎龄在16周以下或胎重不足500克的死产胎儿按照病理性废物处理。
7.2 胎龄大于16周或胎重超过500克的死产胎儿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

SIFIC2025全国感控年会开放注册啦
SIFIC2025全国感控年会开放注册啦
“SIFIC2025全国感控与疑难感染联合大会”将于2025年7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现已开放注册报名!

查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