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ICU)作为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危重,住院卧床时间长,免疫力低下,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接受各种侵人性诊疗操作,医院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甚至比普通病房患者高出近10倍。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甚至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而ICU 中大部分医院感染(如最常见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能够预防和控制的。下面,我们一起捋一捋ICU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哪些集束化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成立由临床科室、院感、护理、后勤保障、医学装备组成的多学科小组,共同落实干预措施。根据感染风险评估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包括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净化系统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探视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工作服使用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制定包括终末消毒流程、地巾清洗消毒流程、病房腾空清洁消毒流程、病房净化系统维护流程、留置导尿患者尿液倾倒流程及医务人员查房前流程的6个SOP。1.保洁员相对固定,每周培训1次,方式包括视频、现场模拟、示范带教多种教学、反复操作考核等多种方式开展,增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确保环境清洁与消毒效果。2.医务人员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进行医护一体化培训,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根据感染风险评估与监测情况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按时组织培训;新入科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2.外来人员(家属、他科人员等)进入ICU时,规范外来人员着装(隔离衣、帽子、口罩)进行手卫生,并对其整个探视或者诊疗工作过程实施监督指导,感控小组每周/次观察外来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隔离衣使用情况并记录。3.根据感染监测情况定期实施腾空消毒计划和搬家式保洁。4.普通患者使用的布巾、地巾由洗衣房集中回收清洗与消毒,烘干后及时配送,提高清洗消毒合格率。多重耐药菌等传染性疾病患者清洁用具使用后单独处理,先消毒,后清洗。5.后勤保障部门制定维护方案,ICU定期监测负压病房压力值、层流病区温湿度,定期对回风口过滤网、送风口、排风口等进行清洗、消毒与更换。6.医务人员查房按照先普通病人,后隔离病人完时顺序,同时控制隔离患者查房人员数量。7.加强重点部位措施的监督管理,更新便于现场观察的三管执行措施督导表,每周核查,强调使用个人专用容器盛装尿液、置管时最大无菌屏障、由传统口腔护理模式改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口腔护理等。8.加强手卫生,将手卫生纳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日常质控,护士长定期通过视频监控督导夜班、中班等重点时刻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时反馈与强调。9.强化消毒,当科室耐药菌检出呈现升高趋势时,及时升级环境清洁消毒频次,可增加至每天3次,加强高频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院科两级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感染风险,尽早干预,降低感染发生率。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感控科等定期联合督导与查房,落实多部门间协作机制,共同助力ICU感染防控。胡倩倩,乔甫,徐强.集束化干预措施对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4,34(18):2812-2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