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的手术,防控措施需严格遵循感染控制原则,以降低交叉感染和院内传播风险。以下是关键防控细节,不容忽视!
一、术前防控措施1.标识与交接-做好标识:明确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如MRSA、VRE、CRE等),在病历、手术通知单和患者腕带上标注“接触隔离”标识。 -做好交接:手术室巡护护士术前一日访视患者时,病区责任护士应与手术室护士重点做好多耐交接。 2.手术安排优化 -患者宜安置在感染手术间或邻近手术室出入口的手术间内,门口加设警示标识,减少与其他患者交叉机会 -手术室提前备齐一次性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面屏等。
3.患者转运 -如患者不能活动,需要转运人员协助搬运时,转运人员应穿戴一次性隔离衣,戴 -转运车应悬挂“接触隔离”警示标识,专车专用,使用后放置于指定地点。如不能专车专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使用一次性防渗透床罩及被罩,转运结束及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应在手术开始前将术中所需物品备齐,减少术中进出手术间频次。-宜使用一次性诊疗用品,如指氧探头、体温探头、喉镜片、手术铺单、手术衣等,做到一人一用一丢弃。听诊器、喉镜、血压计袖带等复用诊疗用品用后严格消毒方可用于下一位患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无影灯把手、心电监护仪按钮、呼吸机控制面板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以及手术间电脑键盘等难以清洁消毒的表面,建议采用一次性屏障防护措施,如覆盖一次性塑料薄膜、铝箔等,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丢弃。
二、术中防控细节1.个人防护-应做好标准预防,实施操作时基于暴露的风险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接触患者及患者污染的周围环境和物品时应戴手套,操作后及时脱去手套并进行手卫生。-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禁止参观,禁止人员反复进出手术间2.隔离技术-多重耐药菌定植的创面或切口应先彻底冲洗或擦拭,再消毒术野。-离体组织或器官应严格执行手术隔离技术,为患者进行脓肿清除手术,应采取措施保护切口及周围组织,如使用切口保护器或纱布垫。三、术后防控细节-标本袋外表面有污染时,应使用消毒湿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使用标本转运箱由人工密闭转运送至病理科。转运结束回来,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手术结束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严格擦拭消毒。-体位垫及约束带消毒:体位垫可以使用一次性中单包裹,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严格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约束带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用织物处理。-手术台及周边区:术中当环境表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即处理,对于少量(<10ml)的溅污,可先清洁后消毒;对于大量(>10ml)的溅污,应先用可吸湿材料去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手术结束,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严格擦拭手术床及周围环境,做好终末消毒。-回风口消毒:回风口格栅外表面及内面使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回风口过滤网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清水冲洗,晾干后方可安装。 -地面清洁与消毒:手术结束,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擦拭消毒应遵循先手术间周围,后手术台及周边区,务必将手术床推移,将手术床下无死角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注意,手术结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做好终末消毒后及时完善消毒记录,便于追踪检查。3.麻醉机清洗消毒管理-麻醉机表面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或者直接使用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应使用一次性麻醉机外管路及附件,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宜在完成外部消毒后,使用麻醉呼吸回路消毒机对麻醉机内部进行消毒。-复用手术器械应标注“多重耐药菌”标识,密闭转运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铺单,手术结束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复用医用织物使用橘红色感染性织物袋或水溶性专用包装袋进行收集,包装袋外标注“多重耐药菌”标识,送隔离洗衣房集中洗消。6.医疗废物处理
-术中产生的玻璃安瓿、注射器、穿刺针、螺丝钉、克氏针、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应直接放置利器盒内,术毕密封利器盒,并标注“多重耐药菌”标识。-手术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均应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置,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满3/4及时有效封口,分层封扎,标注“多重耐药菌”标识。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多重耐药菌在手术环节的传播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