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人员在检查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站时,主要关注的是污水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医疗废水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以下是感控人员在检查污水处理站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看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
1.设备运行状态:检查污水处理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故障或停机情况。
2.处理流程:确认污水处理流程是否符合规范,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消毒等环节是否齐全。
3.自动化控制:检查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能否实时监测水质和处理效果。
二、看消毒处理效果:
1.消毒剂使用:检查消毒剂(如次氯酸钠、臭氧、紫外线等)的投加量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2.消毒接触时间:确认污水与消毒剂的接触时间是否足够,传染病医疗机构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应不少于1.5小时,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
3.余氯检测:检测处理后污水中的余氯浓度,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传染病医疗机构接触池出口总余氯为6.5mg/L-10 mg/L,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接触池出口总余氯为3.0mg/L-10 mg/L。
三、看污水排放口和采样点的设置:在采样点及污水排放口设置醒目警示标识。
四、看水质检测:
1.出水水质:
查看污水处理站的水质检测报告,重点关注余氯、粪大肠菌群数、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PH值等指标是否达标。
2.监测记录:查看水质监测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保存相关报告。
五、看污泥处理处置:
1.污泥处置:检查污泥的处理方式是否符合规范,是否经过消毒处理,是否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2.污泥记录:查看污泥产生、消毒、转运和处置的记录是否完整。
六、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工作人员是否配备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查看污水处理站是否设置警示标识,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受到污水、化学品和设备运行的伤害。
七、管理制度和人员操作
1.管理制度:检查污水处理站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应急预案、设备维护制度等。
2.人员培训:确认操作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是否熟悉污水处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3.运行记录与台账:查阅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记录,包括设备运行时间、加药记录、水质检测结果、污泥处理记录等,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准确,便于追溯和分析运行情况。
八、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检查污水处理站是否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设备故障、水质超标等情况的处理措施。
2.应急物资:确认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备用消毒剂等。
总之,感控人员在检查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站时,需要从设备运行、消毒效果、水质监测、污泥处理、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污水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保障公众健康。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