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设立独立的感控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感控工作有专人负责。 2.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整合感染病学、微生物学、药学、流行病学等专业力量,形成感控联合团队。 (二) 强化信息化建设 1. 整合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实现感染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二、提升感控人员的专业能力 1.定期组织感控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如多重耐药菌管理、手卫生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 2.感控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二)优化人员配置 1.根据医院规模和临床需求,合理配置感控人员数量,确保感控工作全覆盖。 (三)强化临床协作 1.感控人员深入临床一线,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感染防控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2.定期组织临床科室与感控部门的联席会议,及时反馈感染监测数据,优化防控措施。 1.开展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高发感染类型。 2.对重点科室进行定期卫生学监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达标。 (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1. 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开展抗菌药物使用专项培训,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三)强化职业防护 1.为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定期开展职业暴露应急演练,降低职业感染风险。 2. 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和处理机制,确保暴露事件得到及时处置。 四、推动感控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后勤人员及患者家属参加感控知识培训,提高全员感染防控意识。 (二)建立激励机制 对在感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全员参与感控的积极性。 1.与疾控部门、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感染防控相关研究,推动感控技术创新。 2.参与区域感控联盟,共享感染监测数据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体防控水平。 六、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1.针对新冠病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应急准备。 2.加强重点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的感染防控,降低感染风险。 (二)提升应急能力 1.定期开展感染暴发应急演练,提高感控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协同应对能力。 2.建立感染暴发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