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工作计划 1.每日做好环境物体表面及地面等清洁与消毒工作,每日2次,暖箱、辐射台及蓝光箱,每日2次,使用清水毛巾湿式擦拭,外侧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高频接触的把手、按钮等每班次消毒1次,遇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及时完善消毒记录。 2.每日配置500mg/L含氯消毒剂,并进行浓度监测,合格方可使用,及时记录配置及监测情况。 3.主管医生每日做好预警病例的处理,尽早发现感染病例,及时干预处理,及时上报。 4.严格落实三管各项防控措施,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重要性及镇静药物使用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5.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规范做好预处理,及时送至内镜中心进行洗消,夜间使用者应做好保湿处理。 6.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及手卫生,规范防护用品的使用与处置。 7.用于转运的婴儿暖箱,每次使用后均应执行终末消毒。 8.使用湿化罐的婴儿暖箱,湿化罐应每日擦拭清洁并更换无菌湿化液,用后终末消毒。 9.新生儿使用的被服及衣物等应保持干燥、清洁,每日至少更换1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10.每日做好室内温湿度监测,确保温度在26±2℃,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监测异常及时上报整改,及时完善监测记录。 11.保存母乳的冰箱每天监测问对,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冷藏冰箱每天至少清洁消毒1次, 冷冻冰箱至少每周清洁消毒1次,及时完善消毒记录。 12.温奶水浴箱每天清洁消毒,水浴箱用水每日更换。 13.复用的氧气湿化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14.每日做好探视者管理,严格规范探视者手卫生及探视服管理,向家属做好宣教,若探视者近期有发热及腹泻等症状,禁止探视。 15.做好外来人员管理,监督指导感控措施落实。 16.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避免多重耐药菌产生。 17.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扣诊锤、软尺等宜专人专用,如交叉使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表面应每天进行清洁与消毒,交叉使用的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 18.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各项接触隔离措施,患儿外出检查或者转科,做好交接。 19.加强奶具管理,每日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洗,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高压灭菌;奶瓶刷每次使用消毒。 20.工作人员穿短袖工作服,保持清洁,每日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FIRST 每周工作与学习计划 1.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进行清洁,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与消毒。 2.每周对无菌库房、仪器设备间等进行无死角大扫除。 3.患儿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对连续使用的婴儿暖箱及箱罩进行更换,遇污染随时更换,做好清洁与消毒记录。 4.普通患儿交叉使用的设备,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进行清洁消毒1-2次,遇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与消毒。 4.温奶水浴箱每周彻底清洁消毒1次。 5.雾化器管道、呼吸机湿化器一人一用一更换,同一病人连续使用,每7天更换1次。 5.每周必须做一次周复盘,并制定下周工作计划。 6.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每周不定时间对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进行自查,并做好自查记录。 7.每周固定业务学习时间,由护士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组织集中学习;每周每人至少分享1篇感控相关高质量文献,培养循证感控理念,同时,创新或者改进工作。 SECONDLY 每月工作与学习计划
2.及时对本月工作进行复盘,重点针对没有完成的工作及监测指标进行讨论、分析,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下月完成及达标。 3.每月对感控部门反馈的各项监测数据、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反馈的督查问题进行传达与学习,人人知晓。 4.感控兼职护士每月对手卫生自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与分析,形成手卫生调查报告,反馈科室工作人员。 5.每月对储奶冰箱进行除霜,做好记录。 LAST 每季度工作计划 1.根据《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每季度对其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定期开展对奶具、奶制品、被服织物、配奶水等进行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目标性致病菌检测。及时追踪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分析、讨论并整改,改进后及时进行复测,直至监测结果合格。 2.在感控部门的指导下, 完成NICU感染风险评估活动,针对重点改善风险点,头脑风暴,查阅文献,勇于创新等,加以改进,利用PDCA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及时对半年度及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复盘,总结工作完成情况及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未完成的工作及不足,制定下半年及来年工作计划,重点突出。 2.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质控计划、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
3.监督后勤保障部门每年度对回风口过滤网进行更换。 4.监督后勤保障部门每年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查,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使用3-5年进行更换。 5.根据最新规范要求及时修订与完善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工作流程及感控质量考核标准。 LAST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