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在sific上海医院感染控制论坛有会员求助,请问各位老师是否统计介入手术手术部位感染,比如疼痛科做了介入的椎管射频消融术,术后椎间盘感染,后转入骨科手术治疗,是否考虑一类手术切口感染呢?通过学习规范,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介入科手术部位感染一般不算Ⅰ类手术切口感染。
Ⅰ类手术切口通常是指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介入手术通常是通过血管等自然腔道或微小创口进行操作,与传统的外科手术切口有所不同。
介入手术创口小、感染风险相对较低,其感染的发生机制和表现也与传统手术切口感染有差异。所以一般情况下,介入科手术部位感染不被归类为Ⅰ类手术切口感染。
《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号规定:
1. 与外界相通的内镜手术及皮肤无切口的介入手术,例如:胃肠镜下肿物切除,膀胱镜下前列腺电切术,经皮穿刺的介入手术,可归为0类切口。
2. 皮肤上有小切口并缝合的腔镜手术,根据手术涉及的范围,纳入有切口的手术分类,例如: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归为Ⅰ类切口,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归为Ⅱ类切口。
具体各家医院是怎么执行的?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原文,在论坛或评论区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