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九: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1242 13 2024-5-29 14:35 发布者: nionline 原作者: nionline

作者:王玉兰
审核:张波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4月30日颁发的《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文件,在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简称感控指标)共计12项,删除了2015年版13个指标中的4个指标,新增了3个指标,定义有变化的2个指标,细化了1个指标。
那么,对于2024年版的感控指标,这些指标所包含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监测计算?如何落实,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为此,SIFIC团队组织了富有经验的感控专家对12个指标一一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这些指标的解读,对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有一定的启发。

指标九: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解读(HAIQI-VCABSI-09)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是2015版原有的指标,2024版的定义表述和监测意义上有所变化,并取消了血管内导管的“内”字,其他未变。该项指标是针对高风险人群及高发感染部位开展的“三管一部位”目标性监测项目之一 ,是感控的重点工作,也反映医疗机构的感控质量与水平。
一、定义每1000个血管导管使用天数中新发生相关血流感染的频次。
二、计算公式
qw3.jpg

三、指标说明
  • 本指标中的血管导管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PORT)、脐静脉导管。
  • 本指标中相关血流感染指住院患者在留置血管导管期间或拔除血管导管48小时内发生原发性的,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四、监测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与2015版有所变化,取消了防控能力。
五、相关指标要求(一)《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
  •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是指使用血管导管住院患者单位导管日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导管日通常用1000导管日表示。
  • 在附录C(规范性)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中,要求建立ICU患者日志,日志内容包含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及使用有创呼吸机病人数及留置天数,即俗称的“三管”。

数据资料分析中,除监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和医院感染日发病(例次)率外,还要监测器械使用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
器械使用率计算公式
qw4.jpg

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计算公式
qw5.jpg

(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09—2016)器械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三)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感染监测质量控制指标集(2021版)1.中央血管导管使用率,是指住院患者住院天数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的比例。
  • 计算公式:中央血管导管使用率=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天数x100%。
  • 分子: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人数之和。
  • 分母: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人数之和。
  • 分子说明:(1)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的监测对象为处于长期医嘱执行状态的患者。因此,医生开写医嘱是否规范很重要。(2)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医嘱的开始日期时间和结束日期时间应在同一次住院期间。(3)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是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长期医嘱执行跨越凌晨0点的次数。(4)全院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计算规则为确定时段内每日凌晨0点全院住院患者中处于中央血管导管使用长期医嘱执行状态的患者人数之和。如统计时段为2024-01-01 到2024-01-03,全院每日凌晨0点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人数分别为 100、101和 103,则统计时段全院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为304。

2.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是指住院患者在留置中央血管导管期间或拔出中央血管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住院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病原体。
  • 计算公式: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新发生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1000‰
  • 分子: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新发生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例次数。
  • 分母: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人数之和。

计算细则,详见《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感染监测质量控制指标集(2021)》
(四)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广东省实施细则
  • (一百三十)建立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有医院侵入性器械、所开展手术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名录,制订相关防控措施并实施数据监测。实施临床使用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感染病例、手术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相关感染病例的目标性监测,并开展相关感染防控措施执行依从性监测。
  • 新增的(一百九十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有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制度、规范、联合监测及评价机制,并落实相关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在第二部分 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相关指标监测中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定量指标;计量单位:例/千导管日,指标导向:逐步降低,可见没有明确的标准值。

(五)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2019年)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和透析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基本要求:建立名录,风险评估、制定措施、实施监测(感染病例及执行率监测),持续改进。
八、对指标九的思考(一)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有什么区别?
  • CRBSI为临床定义,强调导管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在作出CRBSI的临床诊断之前需要排除导管以外感染源所致的血流感染,如切口感染、尿道感染也可以导致血流感染,并且要求具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如导管尖端或导管血与血培养的病原体相同,采用这个定义从判断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的角度来说,数据更为准确,但可操作性不强。
  • CLABSI作为监测定义使用,强调的是存在血管导管时的原发性血流感染。因此,当很难排除导管以外的感染源时,则采用这个定义可操作性会更好。由于没有实验室的确切证据,主要依靠监测人员主观判断感染与导管的相关性。
  • CRBSI往往会低估实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而CLABSI则也许会高估。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8年开始停止使用CRBSI的定义,启用CLABSI的定义。

(二)从新旧版指标定义、指标意义等变化反映出的含义是什么?
  • 2024版定义每1000个血管导管使用天数中新发生相关血流感染的频次,可以说是开门见山,更直观,易理解。
  • 监测意义上2024版是反映医疗机构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取消了2015版的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情况。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更具有概括性,内涵丰富,含义可以伸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变化其实已包含感染防控情况,防控好,感染率下降;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感染率可能上升。
  • 2024版增加了说明,一是本指标中的CVC、(PICC)、输液港(PORT)、脐静脉导管,明确列出了监测项目,提醒监测重心应放在感染风险高,危害大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监测与防控上。因为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临床上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越来越高,但一旦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其严重后果一是显著增加医疗支出;二是显著增加住院时间;三是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血管导管相关感染(CLABSI)的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是关键。

(三)指标九如何进行监测、计算,标准值是多少?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属于结果监测指标,而过程指标影响着结果指标,因此,即要开展感染病例监测,也要开展过程监控,即防控措施执行率的监测。1. 过程指标监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监测,属于引导性指标,此指标需要进行现场检查。首先要制定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制度流程,根据制度流程制定查检表,医生每日查房评估留置导管必要性;科室感控小组成员及感控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检查留置导管病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关于执行率计算(1)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感染监测质量控制指标集2021版中的计算公式: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有效执行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核心防控措施的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例次数/同期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例次数x100%。(2)我们目前采用的计算公式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同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已执行条目数/同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应执行的总条目数x100%。使用的一些质控工具也是按照此公式计算防控措施执行率。
2. 结果指标监测(1)感染病例通过院感系统预警、日常督导检查、实验室培养结果获得信息,以及临床医生沟通,确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医生通过系统上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用院感系统抓取留置血管导管的日数。系统自动计算感染发病率。
qw6.jpg

qw7.jpg

3. 关于标准值的问题目前所看到的文件资料中没有给出标准值,因医疗机构大小不同、病人病情轻重程度各异,血管留置导管病人数及留置天数均有较大差异,分子、分母的影响因素多,感染率差异非常大,因此,无法给出标准值。
医疗机构开展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测,收集每月、每季度、每年监测数据进行同比、环比,了解感染率变化趋势;定期(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将本院数据与同等级别的医疗机构、省内或全国监测材料进行比较。
2023年国家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的质控数据显示,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3‰-0.5‰,各医疗机构在对本单位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可以参考本数据指标。
4.如何设置目标值?根据本院近三年的监测数据可以计算本院的目标值,即近三年数据的平均值+SD(标准差),以此了解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感染率升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四)降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为什么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如何合作?1.中央血管导管从置管到维护涉及的环节多、科室多,置管由不同的医生操作,而导管维护由护士负责,加上病人多是感染高危人群,任何一个环节的感染防控落实不到位,都可能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给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对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实行零容忍,加强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2021年将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列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重点改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从国家层面进行推动降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问题。
2.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共同防控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在《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2021版)》及三甲标准中,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健全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职责。
建议成立由医务、质控、护理(静疗小组)、院感,以及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专项工作小组,确定牵头部门,明确职责与分工,分工培训、业务指导、感染及执行率监测、督导检查、数据分享、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出现感染率上升趋势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持续改进。
(六)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
  • 多部门协作有效开展工作,如成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加强督导检查,分享信息,齐抓共管。
  • 2021年颁布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防控防控指南》,该指南内容非常详细,防控措施包含了置管前、中、后的防控措施,以及各类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特别预防措施,非常具体,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很好的工作指南。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编写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对血管导管的维护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如何做好质量监控?(1)健全规章制度流程:制定并落实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职责,并落实职责。制定不同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流程,采用考核表或操作清单,即是工作操作指引,也是操作环节的过程质控。


qw8.jpg

(2)持证上岗:操作者很关键,应由取得医师、护士执业资格,并经过相应技术培训的医师、护士执行血管导管留置、维护与使用。(3)多形式培训:相关医务人员接受各类血管导管使用指征、置管方法、使用与维护、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4)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评估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因素,实施防控措施,提前干预。(5)中心导管置管环境在医疗机构Ⅱ类环境进行。(6)开展感染病例及防控措施执行率监测:建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主动监测和报告体系,开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定期进行分析反馈,重视过程监控管理,发现问题与隐患,持续质量改进。(7)在质量监管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培训考核是否知晓执行?制度真正落地还是走形式?科室自查执行及改进如何?主管部门有检查反馈跟进吗?是否用数据反映管理成效?
新颁布的12项感控指标,可以说是感控的核心指标,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的再次纳入,可以说从国家层面对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进一步重视。作为感控者需要借力借势,加强多部门合作,深入临床一线,善于发现问题;加强培训,树立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PACA的思路检查督导,用数据说话,持续改进,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降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关于如何降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您有何看法?
相关阅读[1]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解读丨总论-2024版感控指标变化与特点
[2]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一: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HAIQI-RFIB-01)[3]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4]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三: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5]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四:新生儿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6]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五:千日特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7]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六:住院患者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8]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八: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图文:王小虾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夜空下的星星 2024-5-30 08:24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完整解读跟着老师走。
引用 nancy1314 2024-5-31 14:43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
引用 Always1 2024-6-5 11:57
感谢老师的分享,观看学习一下
引用 杨柳依依 2024-7-1 14:25
老师,想问一下  “  分母: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人数之和。”   “分母: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人数之和。”  按这样0点时在位才算的话就相当于0点之前出院转院都不算进去了吗?
引用 杨柳依依 2024-7-1 14:30
分母: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人数之和。
分母: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人数之和

老师,想问一下按这样的话是不是0点之前转院出院的就都不算进去了?在我们基层医院重病人抢救后转院出院的概率还是挺高的,如果不统计进去感觉数据也不妥。所以问问是怎么具体统计的,谢谢
引用 limeilinghua 2024-7-11 13:39
谢谢老师的分享,关于置管督查表单(置管和维护考核表)可以分享一下么?
引用 绿苹果1 2024-7-19 09:07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
引用 plain 2024-7-25 16:18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引用 J。 2024-8-15 10:10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引用 高山雪莲W 2024-9-16 17:41
杨柳依依 发表于 2024-7-1 14:30
分母: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人数之和。
分母:确定时段每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 ...

是的,病人转出后由转入科室计算统计数据。全院数据不变,也不会重复统计。
引用 寻觅 2024-9-17 12:16
感谢老师分享!
引用 spongebob 2024-10-10 21:07
感谢老师的分享
引用 star1 2024-10-28 15:55
感谢老师的分享

查看全部评论(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