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韧(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审核:张波/王玉兰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4月30日颁发的《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文件,在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简称感控指标)共计12项,删除了2015年版13个指标中的4个指标,新增了3个指标,定义有变化的2个指标,细化了1个指标。 那么,对于2024年版的感控指标,这些指标所包含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监测计算?如何落实,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为此,SIFIC团队组织了富有经验的感控专家对12个指标一一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这些指标的解读,对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有一定的启发。 指标八: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HAIQI-SSI-08)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是原2015版中指标之一,新版增加了“住院患者”前缀,进一步明确该指标的监测对象仅为住院患者。 一、定义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总例次数的比例。 二、计算公式 三、指标说明本指标统计范围包括无植入物的I类切口手术术后30天内和有植入物的I类切口手术后90天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 四、指标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住院患者1类切口手术的医院感染防控和管理情况。 五、相关指标要求 (一)《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部分评价指标,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二)《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三)《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第二部分为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作为横向指标△,要求填报评审周期内“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监测数据,该指标评价标准为横向低优。 六、对指标七的思考(一)2024版的指标与2015版指标有何不同?
(二)I类切口手术分类原则?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临床医生对I类切口判断有误,比如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镜下ESD术等误判为I类切口,造成统计数据误差。需联合医务部门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知晓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的分类原则:
(三)该指标与国考指标的区别: (四)有植入物的手术部位感染,究竟是监测1年还是90天?大家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在2015版指标及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关于有植入物的手术,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 本指标明确了是术后90天。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台湾关于有植入物的深部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是指术后90天;我国未正式发布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报批稿)和《医疗相关感染诊断标准》(报批稿)中,对于有植入物的手术部位感染术后时间也界定在90天,说明90天可能更具有操作性及监测意义。期待国家能尽快出台相感染率关文件规范。 (五)降低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部位是提升手术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
(六)关于数据收集方法
新颁布的12项感控指标,可以说是感控的核心指标,而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再次纳入,可以表明该指标是评价医疗机构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需多部门协作共同改进。 关于如何降低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您有何看法? 相关阅读[1]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解读丨总论-2024版感控指标变化与特点 [2]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一: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HAIQI-RFIB-01)[3]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4]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三: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5]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四:新生儿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6]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五:千日特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7]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六:住院患者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8]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七: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图文:王小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