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七: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

2501 0 2024-5-27 20:43 发布者: 荷儿

作者:丁韧(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审核:王玉兰/张波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4月30日颁发的《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文件,在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简称感控指标)共计12项,删除了2015年版13个指标中的4个指标,新增了3个指标,定义有变化的2个指标,细化了1个指标。

那么,对于2024年版的感控指标,这些指标所包含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监测计算?如何落实,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为此,SIFIC团队组织了富有经验的感控专家对12个指标一一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这些指标的解读,对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有一定的启发。
指标七: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HAIQI-RPAS-07)
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是原2015版中指标之一,新版增加了“住院患者”前缀,进一步明确该指标的监测对象仅为住院患者。

一、定义

住院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I类切口手术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总例次数的比例。

二、计算公式

三、指标说明
  1. 本指标中I类切口手术是指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的手术,不包含介入手术。(下同)
  2. 本指标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指用药目的为“预防”的全身给药,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

四、指标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五、相关指标要求
(一)2004年,我国卫生部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0年之后,国家卫计委再次组织多学科专家,对《原则》进行全面修订,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并对I类切口手术的定义与预防用药做详细阐述。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6.5.1(注:指标名称为“I类切口并且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30%”)

(三)《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比例不超过30%。

(四)《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第二部分为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作为准入指标,要求填报评审周期内“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30%)”监测达标。

六、对指标七的思考
(一)2024版的指标与2015版指标有何不同?
两版的指标在定语上发生了变化。2024版增加了“住院患者”前缀,新版对监测目标更加的具体和细化,明确指标分子分母均为住院患者,排除了门急诊等少数非住院患者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

(二)I类切口手术分类原则?
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临床医生对I类切口判断有误,比如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镜下ESD术等误判为I类切口,造成统计数据误差。需联合医务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明确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的判断条件:有切口;行组织、器官切除(部分切除);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不包含内科诊断或治疗性操作和实验室检查的操作,如活检、穿刺、植入血管的支架、介入等!即不包含0类手术!(病案首页0类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

(三)抗菌药物给药途径问题
本指标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不包括鞘内注射、眼部给药、耳部给药、脓腔内注射、雾化吸入、冲洗等。

(四)利用信息化统计该指标需注意的问题
  1. 临床医生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正确判断切口类型,明确I类切口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对象为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等情况下考虑预防用药。
  2. 临床医生准确勾选用药目的,不得为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将原本治疗用药又无送检的病例,误判为“预防”用药。准确勾选用药目的应在医嘱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手术申请单、手麻系统等多平台统一。
  3. 抗菌药物使用开始时间是护士实际给药的时间(使用PDA扫码较为准确)。
  4. 感控专职人员应密切关注监测数据变化,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多学科协作,把好数据质控关。

(五)降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背后的感控要求
1.王辉等[1]调查研究发现,从医院规模看,床位数≥1200 张、900~1200张、600~900 张、300~600 张、<300 张的不同规模医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呈阶梯式升高。医院规模越大,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越低,与文献报道[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趋势一致,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规模越大的医院对细菌耐药性重视度高、合理用药监管严格,手术预防用药意识强;另一方面,可能与规模越大的医院,医疗硬件配备水平高,抗感染环境好,对预防用药的需求相对较低有关。

2.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下发的《“夯实围术期感染防控,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感术”)实施方案》,要求聚焦围术期重点环节,夯实感染防控措施,实现关口前移,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从感控层面,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通过加大培训和过程核查,提高医务人员围术期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将该指标纳入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考核管理中,相信对本指标的改进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新颁布的12项感控指标,可以说是感控的核心指标,而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的再次纳入,可以说20年来从国家层面从未放松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也反映出各级医疗机构的达标率可能还不尽如人意,需多部门协作共同改进。

关于如何控制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您有何看法?

参考文献
[1]王辉,刘正跃,孙国权,杨樟卫. 110所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的综合评价[J]. 中国药学杂志,2016,15:1336-1340.
[2]WU A H,LI C H,WEN X M. National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point prevalence survey of antimicrobial use in 740 Chinese hospitals in 2010 [J]. Chin J Infect Control(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2,11( 1) : 7-11.

相关阅读
[1]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解读丨总论-2024版感控指标变化与特点
[2]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一: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HAIQI-RFIB-01)
[3]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4]2024年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三: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5]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四:新生儿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6]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五:千日特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7]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六:住院患者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
“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
图文:王小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鸡蛋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