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奉毅(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审核:王玉兰/张波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4月30日颁发的《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文件,在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简称感控指标)共计12项,删除了2015年版13个指标中的4个指标,新增了3个指标,定义有变化的2个指标,细化了1个指标。 那么,对于2024年版的感控指标,这些指标所包含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监测计算?如何落实,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为此,SIFIC团队组织了富有经验的感控专家对12个指标一一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这些指标的解读,对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有一定的启发。 指标一: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 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这是新增的指标之一,将感控专职人员配置以质控指标形式提出,作为感控人无疑是利好消息。 一、定义感控专职人员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值。 二、计算公式 ![]() 三、指标说明 (一)本指标中感控专职人员指负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包括临床兼职感控医生(护士)及进修人员。 (二)本指标中实际开放床位数指医疗机构实际长期固定开放的床位数,包括:编制床位数;除编制床位外,经医疗机构确认有固定物理空间和标准床单位配置、可以常规收治患者的床位数;开放时间≥统计周期1/2的床位数;口腔综合治疗台数。 排除:急诊抢救床位、急诊观察床位、手术室床位、麻醉恢复室床位、血液透析室床位、接产室的待产床和接产床、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检查床、治疗床、临时加床。 四、指标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感控人力配置情况,通过指标值反映感控专职人员配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从国家层面推动感控专职人员配置。 五、相关指标要求 (一)《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医院应按每150~200张实际使用病床,至少配备1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第二部分为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要求填报评审周期内“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数与开放床位数比”监测达标,数据来源于卫生资源统计年报及相关报表。笔者参照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测算了不同开放床位与专职人员数量,见表1。 表1 感控专职人员配置测算表 ![]()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88号),要求合理配备感控人员数量。非定点医院原则上按照每150-200张实际使用病床(含口腔综合治疗台)配备1名专职感控人员。 六、对指标一的思考(一)何谓感控专职人员,应具备那些基本技能?
(二)医院床位数达到多少时,应独立设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配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第六条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设独立的医院感染理部门。 (三)指标中提到的实际开放床位数,可以用实际使用病床数代替吗?实际开放床位数与实际使用病床两者是有区别的,可以参照测算。 (四)感控专职人员是不是达到指标就可以了?指标仅监测了感控专职人员数量,感控专职人员的质量,也就是感控专职人员的能力水平实际更重要。感控工作涉及到消毒、隔离、微生物、药学等多个专业,需要感控专职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储备,并能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从而助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在数量基础上关注感控专职人员的学历、专业、胜任能力。 (五)如何让医院领导重视感控专职人员的配置呢?
新颁布的12项感控指标,可以说是感控的核心指标,而首当其冲的指标一是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可以说从国家层面对感控专业人员以质控指标形式提出,反映感控专职人员配置情况,以此推动感控队伍建设。虽有这个考核指标,能不能达到配置要求呢?关于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指标,您有何看法? 相关阅读 [1]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解读丨总论-2024版感控指标变化与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O3hsT8wgXvk7oWnIiivFW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