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晓平说消毒丨手部卫生的今天:手触摸与环境表面的污染

2023-12-28 22:55| 发布者: 荷儿| 查看: 110| 评论: 0

摘要: 我国《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中基于患者及医务人员手接触频率的指标,医务人员及患者每日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为高频接触表面,这些表面容易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又被医护、患者、家属、护工 ...
我国《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中基于患者及医务人员手接触频率的指标,医务人员及患者每日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为高频接触表面,这些表面容易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又被医护、患者、家属、护工等频繁接触,无疑是日常感控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那么手部触摸与环境表面的污染到底呈现何种关系?本期,倪教授将从循征的角度去诠释,万能的双手是如何传播这些“看不见的客人”的。
手触摸与环境表面的污染
环境表面污染&手接触频次
Adams等有关ICU环境表面污染与手接触频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拥有10张病床的ICU,每张床周围设5个监测点,如输液泵、心脏监护仪、左右床栏和床边桌,连续观察10个月。结果表明环境表面的污染程度,与手接触的频次呈线性关系(p=0.08)。(见图6)

图6.  手触摸频次与环境表面污染的关系

这项研究结果显示,HCWs手与环境表面污染的关系,但该研究缺乏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支持。因为,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结果总会质疑,环境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与HCWs的手污染,是谁在先的问题,即是HCWs的手污染了环境表面,还是HCWs的手被污染的环境表面污染了。而以往的分子实验设计更多是围绕“同种同源”来思考。
近年来,随着分子实验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在开展HAIs病原微生物传播研究中,已经从传统的实验思路解决“同种同源”,转变为可回答“同种来源”的问题,即通过单核苷酸变异(SNV)数量,利用生物进化树技术,来寻找感染的来源。尤其是现如今的分子实验成本的下降,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去研究HCWs手在传播HAIs病原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接触&手卫生
早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Weinstein等在开展ICU的HAIs控制的研究中指出,ICU患者的感染来源众多,其中20%~40%与HCWs的手有关。美国CDC也呼吁全体HCWs应高度重视手卫生,而良好的手卫生依从性可以减少约1/3的HAIs的发生。
Morgan等经调查HCWs接触携带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后手套和隔离衣的污染频率发现,HCWs在与患者接触中,每三次接触就有一次HCWs的手套和隔离衣被污染的几率发生。可见HCWs的手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受到频繁污染的现象。
手套&接触传播
最近,澳大利亚学者Tahir等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培养12d后,形成干燥表面生物膜(dry surface biofilm,DSB)。每张载体含有~107DSB细菌。然后,让志愿者佩戴丁腈(nitrile)、乳胶(latex)和外科手套(surgical gloves),来测试不同手套传播细菌的能力。实验的方法是先让志愿者触摸含有DSB的载体,然后将指尖压在马血琼脂表面,以克隆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判定为传播成立(见图7)。
研究结果显示,这3款HCWs常用的手套均容易发生细菌的传播。令人惊讶的是,1次触摸阳性载体后,可以连续使19块马血琼脂上克隆出细菌。经细菌菌落计数显示,丁腈和外科手套所携带的细菌量是乳胶手套的6倍(p<0.001)。有研究推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剂量在15个细胞/cm2,被认为足以引起患者损伤处的感染。而该实验研究显示,这三款手套每一次接触所传播的细菌的最小数量,都远远超过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感染剂量。

7.  实验模拟手触摸干燥表面生物膜(DSB)传输细菌的示意
 材料表面的疏水性、粗糙度等因素会影响细菌的附着力,从而影响后续细菌的附着/传播能力。亲水性细菌细胞更有效地附着在亲水性表面,反之亦然。与疏水表面相比,亲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容易附着在亲水性表面。作者认为,丁腈、乳胶和外科手套等这三款手套的表面均为光滑。但是,外科手套是3款手套中亲水性最强的,因此,从DSB转移到培养基上的细菌数量也是最多。相比之下,乳胶手套则疏水性较强,从DSB中传播的细菌也是最少的。
因此,从感染控制的角度来讲,乳胶手套是最适合用于医院的环境中使用。该研究与Moore等研究的结果一致,后者的研究测量了不同类型的手套对浮游MRSA的传播能力发现,乳胶手套从污染物中获得并传播MRSA的能力也是最弱的。
早在2006年,Pittet教授就提出,通过HCWs的手在患者之间传播病原体需要五个步骤(见图8):
(1)患者皮肤上的病原体,或者排放至患者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中;
(2)病原体必须转移到卫生保健工作者手中;
(3)病原体必须能够在卫生保健工作者手中存活至少几分钟;
(4)卫生保健人员的洗手、洗手消毒不充分或者完全遗漏,或者用于手部卫生的药剂不适当的;
(5)护理人员受污染的手必须与其他病人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物与病人直接接触。

8.   WCHs手传播病原体的五个步骤
有研究表明,人类手部定植的细菌不下150余种,主要为宿主的正常菌群。相对于常驻菌而言,暂驻菌主要是通过手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环境表面而获得的。根据传播模型(transition model),手在每一次触摸表面后,手部的微生物就进行了一次交换,从而病原体便在患者之间和整个医疗环境中传播。
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污染的程度与为患者护理的时间呈正相关。
 在常规护理活动中,有许多研究只是关注手部定植的微生物,很少有研究关注某细菌从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的实际转移机制,或在(准)临床环境中建立传播扩散的路径。
目前,这一领域缺乏具有严谨设计的临床研究。因为,只有对微生物的传递机制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我们才能为手部卫生建立更具高质量循证证据的理论体系。导致这类研究项目的失败,可能是受到许多变量因素的影响,如标本数量,接触压力,持续时间,环境湿度,医院中地方性或流行性微生物的特点,以及人员手和表面的特征等,这些因素可以是独立的,抑或是综合地导致该领域的研究更具挑战性。

参考文献

1. Adams CE, Smith J, Watson V et al.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urface bioburden and frequently touched sites in intensive care [J] J Hosp Infect., 2017, 95: 76-80.

2. Weinstein RA,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 [J] Am J Med., 1991, 91: 179S-184S.

3. Morgan DJ, Rogawski E, Thom KA. et al. Transfer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to healthcare workers' gloves and gowns after patient contact increases with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J] Crit Care Med., 2012, 40: 1045-51.

4. Tahir S, Chowdhury D, Legge M et al. Transmiss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from dry surface biofilm (DSB) via different types of gloves. [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9, 40: 60-64.

5. Vermeil T, Peters A, Kilpatrick C. et al. Hand hygiene in hospitals: anatomy of a revolution. [J] J Hosp Infect., 2019, 101: 383-392.

6. Luby SP, Agboatwalla M, Painter J.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handwashing promotion on childhood diarrhea in high-risk communities in Pakista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JAMA, 2004, 291: 2547-54.

7. Andrew S, Benedetta A, Hugo S, et al. Back to the future: rising to the Semmelweis challenge in hand hygiene. [J] Future Microbiol, 2011, 6: 855-76.

8. Al-Tawfiq JA, Pittet D. Improving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using behavior change theories: reflections. [J] Teach Learn Med, 2013, 25: 374-82.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