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己定的杀菌机理是什么?
氯己定已成为现在常用的消毒剂,大家知道它的杀菌机理吗?它主要破坏细菌的什么细胞结构?氯己定作为双胍类消毒剂有何杀菌特点?另外,氯己定又有何特定的杀菌特点?
氯己定消毒的安全性如何?
欢迎大家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看看大家的想法与我的想法是否相同。
只知道氯己定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持续作用皮肤或粘膜表面,具体杀菌机理不是很清楚,请老师赐教! 一般认为氯己定杀菌原理,主要是破坏细菌胞浆膜上的渗透屏障(而非以前的假设,ATP酶失去活性而达致杀菌效果),低浓度可导致部份胞浆渗漏,高浓度则可致胞浆凝聚变性,从而杀菌。 氯己定(或称洗必泰)为外用抗菌剂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杀灭作用(虽然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弱)。除可抑菌外,也可杀灭细菌。 氯己定的作用比醇类开始得慢;但是它在皮肤上有相当的持续性(残留物附着),因此,当希望在皮肤上有持续的化学抗微生物活性物质时,应选用本品,可以增加抑菌时间。和乙醇复合消毒时候,乙醇消毒完成很快就挥发掉了,洗必泰会继续起到持久的抑菌性。 氯己定(洗必泰):性能稳定、无刺激性、腐蚀性低、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主要用于皮肤、教膜消毒。但氯己定杀菌能力有限,不能杀灭细菌芽抱,亦不能杀灭结核杆菌和对某些病毒灭活效果差等缺陷,而应用范围比较窄。由于结构中所含酸式盐不同,可分为三种醋酸氯己定、盐酸氯己定和葡萄酸氯己定。国内临床常用的是醋酸氯己定,但美国欧洲等临床主要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
消毒机制:
1.破坏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由于细胞膜外层的磷酯官能团带负电荷,因此作为阳离子的氯己定分子容易将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作为靶标相互作用并吸附在一起,当浓度为50μg/mL 时可引起电泳迁移率下降,浓度为70μg/mL则可引起细菌表面电荷反向迁移。这些作用可导致细胞膜破坏,使氯己定分子渗入到菌体内,作用于细胞浆成分,使其变性漏出,将细菌杀死。
2. 抑制细菌代谢酶系统:在溶液体系内,氯己定可抑制细菌酶系统,特别是脱氢酶和氧化酶,使其发生代谢障碍。
3. 直接凝聚细胞浆:氯己定在高浓度条件下(1000μg/mL) ,可使细胞浆聚集成块,使细胞浆浓缩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氯己定水溶液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医务人员比较愿意接受,但由于杀菌效果受限,只适宜于一般卫生消毒。由于氯己定与皮肤的良好亲和性,吸附并残留在皮肤表面,从而表现出在皮肤上的长效抗菌性能。
500mg/L 氯己定雾化剂向口腔咽部喷雾,对预防感染都有帮助。原因:洗必泰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它能与唾液糖蛋白结合,使牙面吸附蛋白减少,干扰菌斑形成。另外,洗必泰还可与细菌细胞外多糖结合,使细菌不易吸附到获得膜上,达到预防和减少牙周病和龋病的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