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困惑我的问题:什么是外用消毒剂?
1. 什么是外用消毒剂,酒精,碘酒,洗必泰....确切的定义是什么?
只能皮肤使用,还是可以皮肤粘膜使用?
伤口冲洗可以吗?那可能会涉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层。
眼结膜冲洗可以吗?
手术病人,腹腔关闭前,腹腔冲洗可以吗?
2. 目前我国使用的外用消毒剂有哪些?
都是消字号的吗?好像有药字号?甚至说有药械号的,对吗?
除了学术意义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消字号,不可以收费;药字号可以收费。药械,容易审批。是吗?
有些消毒剂,好像已经淘汰,但不少基层单位还在使用,违规吗?
类似这种情形,还有哪些?
邀请大家积极参加讨论。谢谢!
大家的讨论让我收获很多,谢谢大家! 红汞,这个真有,各大小药店都有卖,30ML,1.5元一瓶。 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是这样描述的:12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2.1皮肤消毒12.1.1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2.1.1.1消毒方法12.1.1.1.1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12.1.1.1.2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 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 %乙醇(体积分数)脱碘。12.1.1.1.3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12.1.1.1.4使用70%~80 %(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12.1.1.1.5使用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min~5 min。12.1.1.1.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12.1.1.2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 cm×5 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 cm×12 cm)。12.1.2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12.1.2.1清洁皮肤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对于***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20000 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12.1.2.2消毒方法12.1.2.2.1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12.1.2.2.2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等稍干后再用70% ~ 80 %乙醇(体积分数)脱碘。12.1.2.2.3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12.1.2.2.4其他合法、有效的手术切口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12.1.2.3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12.1.3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12.1.3.1彻底冲洗。12.1.3.2消毒 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3min~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氯己定配制成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min~5min。12.2黏膜、伤口创面消毒12.2.1擦拭法12.2.1.1使用含有效碘1000 mg/L~2000 mg/L的碘伏擦拭,作用到规定时间。12.2.1.2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12.2.1.3采用1000 mg/L~2000 mg/L季铵盐,作用到规定时间。12.2.2冲洗法12.2.2.1使用有效含量≥2 g/L氯己定水溶液冲洗或漱洗,至冲洗液或漱洗液变清为止。12.2.2.2采用3%(30g/L)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间。12.2.2.3使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冲洗,作用到规定时间。12.2.3注意事项12.2.3.1其他合法、有效的黏膜、伤口创面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2.2.3.2如消毒液注明不能用于孕妇,则不可用于怀孕妇女的会阴部及阴道手术部位的消毒
消毒剂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氯气、硫酸铜、生石灰、乙醇、等。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酯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消毒剂的定义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有用碘伏外服伤口的也有用双氧水冲洗伤口的,但原理暂时不知道。
红汞的穿透性很弱,只有较小的抑菌作用,遇有机物和碱性环境均会降低其作用,所以消毒效果并不可靠。有轻微毒性不能用于口腔内及已感染化脓创面或大面积深部创伤,另外对汞过敏者禁用,且不可与碘酊一起使用。红汞含有汞离子,对人体有一定毒性,不能大面积使用。现在手术室里的红汞只用于手术前画线和标记。”且红汞不得与碘同时使用, 因为红汞是红溴汞(汞的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大约有1%~2%红溴汞;而碘酒则是碘混入酒精而产生的溶液。 当红汞与碘酒混合后,红汞中的汞离子会和碘酒里的碘离子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碘化汞,碘化汞是有毒物质,溶于血液中会引致牙床肿胀、齿龈发炎等症状,严重的话,会造成心脏功能衰竭、体温下降等严重问题。 消毒对于各种消毒剂消毒时间能否有一比较标准的时间规定,根据不同产品 说明书来定,可能比较复杂,记忆增加难度。谢谢! 学习,关注各位老师的讨论中!{:1_1:} 常用的外用消毒剂(按高效到低效排列)
1.碘酊:高效。使细菌蛋白氧化、变性,能杀灭大部分细菌、真菌。
2.过氧化氢(双氧水):高效。能产生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使细菌死亡;能杀灭细菌、真菌、芽孢、病毒。
3.环氧乙烷:高效。与菌体蛋白结合,使酶代谢受阻而导致死亡;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和芽孢。
4.戊二醛:高效。与菌体蛋白质发生反应,使之灭活;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和芽孢。
5.福尔马林(37%~40%甲醛溶液):高效。能使菌体蛋白变性、酶活性消失;能杀灭细菌、真菌、芽孢和病毒。
6.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漂白粉、漂白粉精、二氯异氰脲酸钠等):中高效。在水溶液中放出有效氯,破坏细菌酶的活性而致之死亡;能杀灭各种致病菌、病毒、芽孢。
7.酒精(乙醇):中效。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将细菌杀死。
8.碘伏(络合碘):中效。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能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屏障,使蛋白质漏出后与细菌酶蛋白起碘化反应使之失活;能杀灭细菌、病毒等。
⒐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低效。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吸附带阴电的细菌,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最终导致菌体自溶死亡,又可使菌体蛋白变性而沉淀。
10.双氯苯双胍乙烷(洗必泰):低效。具有广谱抑菌杀菌作用
姐姐总结的很详细了,目前临床上用的大致就是这些了。 同样困惑,持续关注! 金帅苹果 发表于 2013-2-25 0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样困惑,持续关注!
丝瓜姐姐总结的很好,下载了,学习了。 外用就是不能口服的意思,我这样理解可以吗 谢谢,学习了各位老师的高见并继续关注学习。 丝瓜姐姐 发表于 2013-2-25 07: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常用的外用消毒剂(按高效到低效排列)
1.碘酊:高效。使细菌蛋白氧化、变性,能杀灭大部分细菌、真 ...
环氧乙烷是外用消毒剂?我第一次看到过,学习了! icchina 发表于 2013-2-25 0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是这样描述的:12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2.1皮肤消毒12.1.1穿 ...
“如消毒液注明不能用于孕妇,则不可用于怀孕妇女的会阴部及阴道手术部位的消毒”看到这个,又想到现在用的各厂家的聚维酮碘,说明书上明确写着不能用于怀孕妇女的会阴部及阴道手术部位的消毒,不知道这个问题各位老师是怎么看的?
丝瓜姐姐 发表于 2013-2-25 07: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常用的外用消毒剂(按高效到低效排列)
1.碘酊:高效。使细菌蛋白氧化、变性,能杀灭大部分细菌、真 ...
这个说法的出处在哪里?好像有误,请核查! 我也一直理解为外用消毒剂就是不能内服! 收藏学习了,{:1_14:} 同样有这样困惑,欢迎讨论,持续关注!个人认为丝瓜姐姐总结不是很正确,如碘酊:高效?放在首位?环氧乙烷:高效?肯定有灭菌效能的是属于灭菌剂。又如戊二醛:高效?应该也是属于灭菌剂的。 同样有困惑,持续关注,欢迎讨论!个人认为丝瓜姐姐总结的不是很正确,如按高效到低效排列1.碘酊排在首位?又如环氧乙烷:高效?戊二醛:高效?应该是灭菌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