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所需样本量的初探~
对于这个图,我昨天学习了一下。谈一下我的理解。
1、图3下面的那段翻译:依从性样本量的确定有赖于明确前后两次(如,第一次-基线调查和第二次-随访调查)依从性变化的幅度是10%还是20%。注:图中所示的需要观察的手卫生时点数是指两次均需要观察的时点数,如果只一次调查总的依从性,则要将图中对应的样本量扩大一倍。
2、对图的理解:
(1)图中的曲线是指在不同手卫生依从性下,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所需的样本量(时点数);
(2)在调查过程中,就和我们做实验一样,有个所谓灵敏度的问题,图中的两条曲线是为发现两次调查所得依从性变化幅度而所需要的样本量曲线。换句话说,增加观察的时点数,能够更好更准确的反映手卫生依从性变化情况。或者说(后面我也不是很确定,只是这样理解),如果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只有10%,那么用下面的那条曲线就不一定能发现两次调查的差别,最好或只能用上面一条曲线的样本量。如果手卫生依从性提高20%左右,则用下面一条即可。
3、举例。
例如,某医院手卫生依从性是60%,决定每上、下半年各调查一次,那么手卫生依从性的样本量该如果确定?
解:a.根据图示,60%的依从性,对应的样本量就是496、119。
b.根据调查目的,想灵敏度更高一点,就选496,想做个较低一点的调查,就选119.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请大家拍砖。。。。
另感谢<南京南京>的帖子。
http://bbs.sific.com.cn/thread-73487-1-1.html
{:1_14:}高见高见,总算看懂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