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雅氏病患者手术后,层流手术间内应该如何消毒?
我院有一个病人疑似克雅氏病,为了确诊病情,将进行脑组织活检。在器械方面我们都采样一次性使用,但层流手术间内的物品(手术床、地面等)、空气应该如何消毒,哪位老师知道请指导一下,谢谢!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0-6-18 16:36 编辑回复 1# xiaoai410
根据文献资料,汇编主题内容供参考。
克雅氏病的医院感染与传播防控
克雅氏病(CJD)是人类的一种朊病毒病,感染因子为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主要侵袭人的神经系统,并引起脑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其潜伏期长,病死率100%。疾病分类上,可以分为遗传型、散发型、医源型以及变异型四大类。2006年中国CDC的克雅氏病监测。散发型临床诊断20例,疑似诊断16人例;遗传型3例。国外资料显示,医源型约占1%。主要是使用生物制剂灭菌不良所致。传播途径上,食用污染肉类食品--也即粪口途径为主,没有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的证据。
欧美国家的医源性克雅病预防守则要求:
防止经献血或捐献器官而传播。防止在外科手术特别是神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时因污染的手术器械和用具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引起医源性感染。
对患者的血液等体液及手术器械等污染物必须彻底灭菌,对含病原因子的动物尸体、组织块或注射器等用品必须彻底销毁。手术器械须用1 mol/ L NaOH 处理1 h,清洗后再行高压灭菌(134 ℃)1 h;对带有PrPsc 的提取液、血液等要用10 % 漂白粉溶液或5 % 次氯酸钠处理2 h 以上,使其失去传染性。严禁医源性CJD患者捐献组织器官;医护人员及实验室研究人员应严格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防范意识,注意自我保护。
由于朊病毒对于一般的消毒程序有高耐受性,不易杀灭,进入血液或体液而具有高传染性。我国2009年供应室清洗规范规定,对朊病毒污染器械做为特殊污染的器械,行“消洗消”程序。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鉴于目前对克雅氏病人无任何特异性治疗和预防方法,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从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角度,隔离防护的原则建议如下:
1、医疗防护:尽量避免直接接触CJD病人血液;避免在护理,检查和治疗时的直接贯通伤;;旦出现意外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2、隔离原则:无需特殊病区,无需负压病房,但最好使用单间;密切接触者无需进行医学隔离或医学观察。
3、感染清除原则:
【1】使用器械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和用品,焚烧;接触体表器械无需特殊消毒;接触组织器械必须特殊消毒。
【2】病人用品:衣服被褥等如污染有血液,焚烧;病人排泄物无明确感染性,无需特殊处理。
【3】病房处理: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局部污染血液等可用NaOH或次氯酸纳溶液表面浸泡处理。
【4】医疗废物:无需特殊处理。做感染性废物及时收集、集中焚烧。
根据上述总结资料,对于疑似克雅氏病手术病例:
1、手术器械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即使是可重复使用的普通手术器械,用毕丢弃。
2、必须重复灭菌使用的手术器械,遵循CSSD规定,行“消洗消”流程,单独处理。
3、层流手术间内的地面与层流手术部物体表面:如果无血液、体液污染,不特殊处理。反之,局部污染区域使用NaOH或次氯酸纳溶液消毒处理。
4、层流手术间内的手术床:参见第三款。
5、层流手术间内的空气按规定的自净时间处理即可,有条件该手术间停止使用一天。
6、手术人员做好标准防护,防止职业接触事件发生。 回复 2# 胡杨
学习了.谢谢胡杨老师!
补充一点:
手术室内用物:如手术巾等污染血液的物品.焚烧. 胡杨老师提供的资料很实用,两年前我们也曾碰到疑是克雅氏病患者,当时就为取活检的事,病理科不愿做,讨论了很多次,,家属也不愿配合,最终没有做成。 回复 1# xiaoai410
另外,关于疑似克雅氏病的脑组织活检术,莲雾版主的一篇国外指导译文请参考。题目是:朊毒体病的处理【Prion Disease ManagementI.】。搜索一下,就会找到。
该文对如何做好防护、职业接触的处理、医疗废物处理、手术器械使用、手术室的环境、人员要求、人员防护穿着要求、标本的采集转运等,都做了详尽的描述。特别是各种特殊手术器械的准备与使用,都给了很好的建议。值得一读。 谢谢老师,对CJD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我们也急需这样的培训。下载学习了! 谢谢!火星老师,下载了组织医生学习。 谢谢老师分享,很需要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学习。 受益匪浅,感谢版主的资料,真好医院手术预防用药想进一步规范,能让临床医师能认识到清洁手术不用药的可行性。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同医院存在差异很大,控制效果不一样,要多部门合作才行哦。 正打算给科里培训呢,谢谢!下载学习了。 老师的资料太好了,下载学习了谢谢。 老张,这个论坛里已经登载过了。建议予以合并。http://bbs.sific.com.cn/thread-3685-1-1.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