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室需要通风吗
我们医院的治疗室,是设置在里外间的里间,没有可以开的窗户,只有门(玻璃拉门)能透进点外间的光线,请问治疗室可以这样吗?紫外线消毒完毕 后,那个味道怎样才能散去? 本帖最后由 alai1222 于 2012-7-23 17:48 编辑1、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空气的地方就应通风;
2、没有可以开关的窗户,那可以尝试下风扇、空调等机械通风;
3、你说的气味是紫外线照射空气产生的少量臭氧,加快通风即可散去;
4、紫外线灯在推荐的方法里面排第四,呈逐渐淘汰趋势。
附带:《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6.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
a)通风;
b)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d)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e)化学消毒;
f)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有门没窗户的房子怎么能做治疗室呢?谢谢! yhy8562243 发表于 2012-7-23 18: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门没窗户的房子怎么能做治疗室呢?谢谢!
孙悟空都是用金箍棒给天捅开一个窗户的。
打报告,申请改造房间吧。 老师们的建议真好,就是应该开个新窗户。没有操作处置时,我们是可以通风的,通风后进行清洁,然后就是空气消毒! 路过学习了,谢谢2#老师的精彩讲解。 同是输液配药空气新标准,差距咋就这么大呢?{:1_6:}
今年4月5日卫生部新发布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下称《消毒规范》),在规范中有:
空气消毒的有效监测按A.6的要求执行。
A.6.4.3儿科病房、……治疗室(医院输液配药的地方)、注射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可以用紫外灯消毒方法)要求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而卫生部在2010年4月发布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下称《用药规范》),中要求利用层流净化技术控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空气洁净度,配置缓冲间空气洁净度10万级,药液配置区空气洁净度万级,局部(配药操作的)层流台和生物安全柜空气洁净度达百级。
同是医院输液配药操作的环境,这两个空气标准为什么不同呢?又有什么区别呢?先把两个规范的空气中灰尘和细菌指标统一起来:
将《消毒规范》中治疗室空气标准4cfu/(5min•直径9cm平皿)换算成628cfu/m3。(可参看网上“医院空气卫生学监测中两种报告方式的关系”)
用紫外灯消毒空气只能杀死细菌,空气中的灰尘是去不掉的,因此一般比较干净的治疗室内的空气中的≥0.5μm的尘粒数也要大于3500粒/L。(百万级)
而《用药规范》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的层流台内百级空气指标是:
≥0.5μm的尘粒数,<350粒/m3(0.35粒/L) 细菌菌落数<5CFU/m3
我们把这两个指标放在一起来看:
《用药规范》 《消毒规范》
药物配置中心 治疗室内 相差
净化100级 紫外消毒 倍数
灰尘≥0.5μm<0.35粒/L 3500粒/L 10000倍 !!
细菌 <5CFU/m3 <628CFU/m3 125倍 !!
实际上这两个《规范》的空气标准实施起来的差距还要大,因为净化后的百级配药环境中是只有极小的灰尘和菌团的,而用紫外灯消毒的治疗室内是有较大的灰尘和菌团的。大灰尘和小灰尘相比可是相差很大的,比如直径0.5μm和直径5μm,直径相差仅10倍,体积和重量就要相差1000倍!层流台内空气因为是经过高效过滤,是只有小灰尘的,而紫外消毒法的室内空气是有大量虽然占灰尘总数量仅占10%,但总质量要占到70%以上的较大灰尘的。因此空气灰尘的质量指标相差就要达到十几万倍了!并且用紫外灯被杀死后的死细菌如果配药时随空气进入药液,后又进入患者的血液就可能产生危险的热源反应,这比输入活细菌的危险性更大了几十倍!
同是医院输液配药操作的环境,这两个同一机构制定的空气标准为什么相差成百上万倍呢?对于涉及全国广大患者输液安全的配药空气标准,制定的科学根据在哪里?哪个才是安全的、经济的、实用的呢?!
学习了,。。。。{:1_759:} 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的意见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意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