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分泌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有什么意义啊?
我院近期从骨科切口感染分泌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两例病人手术时间相差15天,但是分泌物都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是不是实验室污染或者医生去标本时污染了? 我该怎么办啊? 从哪里入手展开调查啊? 这种细菌在食物中毒时培养阳性多,手术部位感染倒是没听说过,且是2例病人,是不是可以再送检?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 于 2012-6-26 10:08 编辑会不会是污染啊?它的生态习性是兼性好氧。一般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啊。我想,那只能那只能在实验室的环境、使用的水采样看看能不能培养出这样的细菌,再就是再将病人的伤口分泌物采样重新培养,请检验科操作者注意规范操作,看看是否还能培养出蜡样芽孢杆菌。再就是看看是不是鉴定错了? 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需氧大杆菌,有动力、能产生芽孢。蜡样芽孢杆菌常在下列产品中存在,如乳、肉、蔬菜、甜点心、调味汁、凉拌菜、炒饭等。往往因不加热或加热不完全引起食物中毒。
引起的食物中毒有两型: 一类是腹泻型,由不耐热的肠毒素引起,进食后(6~14h) 生胃肠炎症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偶有呕吐或发热。另一类是呕吐型,由耐热的肠毒素引起,患者都有恶心和呕吐,但仅部分患者有腹泻症状。预防主要是防止食物污染,不进食F·B变质的剩饭、剩菜;食物应充分加热,不宜放置于室温过久才口不立即食用,应尽快冷却,低温保存,食前再加温。
本菌属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氯毒素、万古霉素和氨基糖昔类敏感。 我们实验室也有在患者痰样本中分离出来,偶尔也在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出来。通常是重新留取样本。没有看到在临床样本中分离到蜡样芽胞杆菌的报道。蜡样芽胞杆菌革兰染色
污染的可能性很大!!建议到临床监督采样送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