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 发表于 2012-1-15 22:27

让医学走进公众,医生义不容辞

新年伊始,很多人都把“呵护好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列为新年计划之一。但对多数人来说,究竟如何才能借助现代医学成果赢得健康,细想之下不无茫然。事实上,相对于公众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医学健康理念与知识的有效传播显得十分滞后。让医学走进公众,帮助公众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医学,作为医学知识传播链中“第一发球员”的医生本当义不容辞。
  一位患喉癌的病人,因治疗效果不理想,竟心生怨恨,最终将怨恨变成了杀向医生的仇刀。近几年来,打砸医院、打杀医生的事件已经多次发生,非理性的情绪化评判、非议与攻击也不断针对医疗界。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和探讨,问题出在哪里?
  冷静地想一想,在众多原因中隐伏着一个重要话题:公众不理解医学。很显然,公众不会去支持不理解的事物。不理解医学,也就不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治过程及转归、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也就不会理解、尊重、宽容医务人员及其工作,就会生出烦恼及嗔恨,解不开心结。
  引导公众理解医学,最好的范例是2003年的抗击非典之战。从那年的4月初开始,短短数十天里,整个国家成了“非典大学”,10多亿人都是学员。医学界与媒体合作大规模地开展医学教育,让公众很快学到了以前从未学过的东西,如发热与测体温、呼吸道传播、开窗通风、戴口罩与洗手、不乱吐痰、不吃野生动物、疑似病例要隔离、禁止探视病人及死者等。他们还真切地看到并亲身感受到医务人员在同疾病作生死斗争时的献身精神及责任心,以及医学的未知性、风险性、复杂性、艰巨性与特殊性。
  事实证明,抗击非典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公众理解医学活动,深刻地触动了个体的生命、健康权益及意识。以深圳为例,受广州及香港两个疫区夹击,700万人口却只有53人发病,无一位医务人员感染。当时媒体广泛发布的500多篇健康防疫教育文章,使公众的知晓率达到97%。
  还有美国的一个范例。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疯狂蔓延,美国公众陷入迷茫和恐慌。美国的公共关系专家史蒂夫•达洛夫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控制艾滋病的宣教活动。其中的“宣传材料寄到家”规模空前:1987年,他们共发出1.5亿封信,使每个家庭都能看到长达8页的艾滋病防治材料。为增强可信度与说服力,材料上印上了美国疾控中心主任库珀的头像。这次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误解与恐慌很快冰消。
  20世纪上半叶,公众对科学感到陌生,产生种种疑虑、恐慌和抵触,如核能、空间探索、机器人、基因研究与应用等。20世纪70年代,以卡尔•萨根为代表的美欧科学家成功地把科普活动扩展为公众理解科学的活动,宗旨就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法国科学院夏帕克博士说,人类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科学扫盲阶段,无知的危险并不亚于缺乏食粮的危险。2002年的《巴西宣言》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
  20世纪90年代初,公众理解科学活动在国内开展。中国科协自1992年以来,采用国际标准,多次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全国性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具备科学素养公众的比例极低,对科学(包括医学)的理解水平极为低下,最初仅为0.3%。通过近20年的科教活动,2010年第8次调查时,这一比例才达到3.27%。2009年,卫生部公布的首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具备健康素养者仅为6.48%。上述数据均远低于欧美等国。在公众普遍缺乏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的大前提下,由于他们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患病的方方面面缺乏了解,对医务人员也缺乏应有的理解、配合与尊重。
  公众理解医学活动,我认为至少要涉及4个方面。一是大众的健康话题。用吴英恺教授的话说,就是“科学生活、健康人生”,涵盖科普健康教育,主要是教育公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在这方面,洪昭光教授是个很好的代表,做了大量的工作,可称为“公众健康学”。
  二是如何让公众认识和理解疾病、患病、治病的医学科普教育,其內容应是用最生动的事例,简明、有趣地说明和讲清楚疾病的来龙去脉,即病因、病理生理、疾病症状特点、发生发展过程及转归、严重性或危险性何在、并发症是什么;医生如何思考、检查、诊断、鉴诊、治疗或手术,理由是什么;药物反应与治疗反应、治疗的几种不同结果、患病的痛苦以及必要的死亡教育等。
  这是我们最为欠缺的,也是目前最重要,真正做起来却是最难的。这种“公众疾病学”的医学科普,既不同于“十万个为什么”,也不同于一些专家写的某病指南类小册子。正如法兰西科学院院长于贝尔-居里安所说,不要求公众理解一切,但是必须理解科学家发现的主要事实,避免情感支配理智作出选择。如果有某位医学专家能写出如阿西莫夫、卡尔•萨根那样的医学科普作品——《宇宙》大片,那将是公众理解医学的福音和春天。
  其三,医生是疾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永远是医学传播链中的“第一发球员”。要用一颗平等的心,把帮助放在第一位,让医学主动走进公众。帮助公众认识医学、理解医学、理解自己的仁爱之心,让公众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医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疾病诊治问题,目标是使得他拥有做一位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医学素养。促使医患握手,永远是医生的责任和使命。正如天文学家卞毓麟教授说:“科普太重要了,不能只依靠少数科普作家。”我们需要医生的广泛参与和行动。
  其四,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医学界应和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传媒联合行动,制作出有震撼性和说服力的医学科普作品,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式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疾病学”广泛地深入人心。
  医学界需要将一般的爱心转换为佛佗一样的慈悲之心,需要更深刻的智慧和觉醒。团结一致,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去宏扬医学,“纵非如愿以偿,亦当尽力而行”。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将走向医患和谐的明天。

神通广大 发表于 2012-1-15 22:56

“医生是疾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永远是医学传播链中的“第一发球员”。帮助公众认识医学、理解医学、理解自己的仁爱之心,让公众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医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疾病诊治问题,目标是使得他拥有做一位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医学素养”。话说的没错,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可能需要花掉医者的太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效,要达到作者所说的“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将走向医患和谐的明天。”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任重道远哦!加油!

鬼才 发表于 2012-1-15 23:18

做一名好医生,不但要有好的医术,更重要的要有善良仁慈之心。

石磊--wxmsl 发表于 2012-1-16 00:34

做一名好医生,不但要有好的医术,更重要的要有善良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感染戈壁 发表于 2012-1-16 01:07

说着容易,做到难,坚持做到,难上加难!!

石磊--wxmsl 发表于 2012-1-16 01:14

感染戈壁 发表于 2012-1-16 0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着容易,做到难,坚持做到,难上加难!!

强烈赞同您的观点{:1_17:}

戈壁胡杨 发表于 2012-1-16 07:09

“偶尔是治疗,常常是抚慰,总是去关怀” ...{:1_8:}

汇原果汁 发表于 2012-1-16 07:58

wxmsl 发表于 2012-1-16 0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强烈赞同您的观点

赞同,赞同~~{:1_17:}

娟子姐姐的微笑 发表于 2012-1-16 10:33

“医者仁心”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顾华芳 发表于 2012-1-16 11:22

落版主分析极是,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觉得做好社区的健康卫生宣教真的非常重要,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医学走进公众,医生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