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室给的耐药率数据有部分不是太靠谱哟.你我就隔一条河,10分钟的车距,耐药率的"地区性"怎就表现出来了?肠球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率天然耐药,不要统计,以免对临床产生误导.MRSA我这里约60%+,产ESBLS的大肠有约33%, ...
是啊,基本的东西很多都错了,他们的手工统计有些随意了。。。。。。
回复 #39 safihu 的帖子
我觉得如果微生物室的工作一定要院感专职人员去找茬才会进步,这实在是一件很被动的事情!隔行如隔山,如果院感专职人员这些外行人都能弄个七七八八,这些整天与微生物打交道的人在干嘛呢?:L :L 原帖由 楚楚 于 2008-6-16 08:21 发表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我觉得如果微生物室的工作一定要院感专职人员去找茬才会进步,这实在是一件很被动的事情!隔行如隔山,如果院感专职人员这些外行人都能弄个七七八八,这些整天与微生物打交道的人在干嘛呢?:L :L
确实如此。。。。。
回复 #42 楚楚 的帖子
:L :L :L :'( :'( :$回复 #42 楚楚 的帖子
对于这些基本知识和理念,往往需要经验的积累,一定需要多方面多途径去掌握!仅仅依靠进修等学习途径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可能吗?进修更多的是学习观念和理念)!观念最重要!避免为了监测而监测,统计而统计!是能够实实在在替临床解决问题!一个错误的阳性结果往往比一个阴性结果更害人!对此,表示汗颜!:L回复 #41 safihu 的帖子
一直保持(坚持)手工统计的“光荣传统? 原帖由 野渡无人 于 2008-6-16 22:48 发表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一直保持(坚持)手工统计的“光荣传统?
现在的系统数据 其结果和我院的基本一致。有一些说不透的东西。 原帖由 野渡无人 于 2008-6-16 22:46 发表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一个错误的阳性结果往往比一个阴性结果更害人
说的好!有时候误导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的!
直接危及病人生命,造成医疗事故. 微生物水平的提高比较慢,有时候靠悟性。当然勤奋也很重要! 原帖由 柳莹依 于 2008-6-15 23:15 发表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嗜麦芽对泰能天然耐药,建议该菌增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药敏,要不分离到该菌时没有为临床提供些用药参考.不知你院药敏是纸片法还是MIC测定?
前几天在微生物之家看到 一份BD专家分析规则也有一条
嗜麦芽、不动杆菌或其他非发酵菌(包括铜绿)应报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 第二季度的很多数据和第一季度相差太大,不知道如何是好了:L :L :L
到底这样的耐药数据我们还要不要去统计发布哦?! 呵呵。。。。。
这样的数据其实已经没有价值。 原帖由 safihu 于 2008-11-5 08:52 发表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第二季度的很多数据和第一季度相差太大,不知道如何是好了:L :L :L
到底这样的耐药数据我们还要不要去统计发布哦?!
这类医院内或地区性的数据统计还是有意义的,目前就是要不断的加强规范化,耐药统计中我认为最好能分科统计,基至包括病种,抗菌药物治疗史,疗程及转归情况与病原菌的联系等。对于目前医院内的耐药统计重复菌株对数据影响最大,相对于流行病学调查而言,其对数据的影响更大于是否是真正的病原菌,重复菌株主要有:1.同一病人相同样本分离的具有相同耐药表型的同种细菌。2.同一病人相同样本分离的不同耐药表型的同种细菌,但可根据其抗菌药物治疗史合理解释其耐药变化。3.相同病人不同样本分离的相同耐药表型的同种细菌(如导管相关感染,许多院感病例等);4.同一病室或病房不同病人分离的相同耐药表型的同种细菌(院感爆发株)。以上四类都可能是同一克隆株,特别在送检数较多的科室,数据重复相当多,目前您们统计是如何选择数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