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从哪里来?
骨科一例髌骨骨折病人,手术前膝部局部皮肤无破损,手术后一直发热,体温在38.5~39度之间,手术后第9天切口分泌物培养是:大肠杆菌,药物基本敏感,手术后第11天扩创,标本培养结果同前,请问这大肠杆菌从哪里来? 采样过程,送检过程,涂片培养过程?污染菌? 也许是污染而来的。{:1_17:} 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手术切口感染,导致感染的细菌是大肠杆菌。两次培养加上病人的表现,感觉污染菌的可能性小些,至于大肠杆菌从哪里来,环节太多:病人皮肤?术者手?……从发热时间来看,污染好象在术中就开始了,个人见解,希望看到其他老师的分析。 草原星空老师分析的有理,赞同! zhangfh(星火) 发表于 2011-8-9 2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采样过程,送检过程,涂片培养过程?
污染菌?
也可能是混合感染,但大肠杆菌也应该是优势菌。 病人有肾结石,发热,腰疼,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ESBLs),结果有意义吗 是的,从病人的体征及能够切口取分泌物来看,草原星空老师的分析有道理。从手术准备、手术、转入病房、切口换药等各各环节都有感染的风险。 我也是这样理解,两次培养加上病人的表现,感觉污染菌的可能性小些,至于大肠杆菌从哪里来,环节太多:病人皮肤?术者手?周围环境?医疗器械?有无植入物??、……从发热时间来看,污染好象在术中就开始了, 赞同楼上老师的意见。{:1_3:} 大肠杆菌是消化道常驻菌群,医院环境中可存活。切口感染原因很多,个人认为除手术过程外,日常切口管理疏漏和患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可能是引起感染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在临床医生中普遍存在重视手术过程,忽视术后日常管理的现象,切口换药多由低年资医师进行,操作过程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存在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可导致大肠杆菌污染切口周围皮肤,从而引起感染,这在小年龄儿童中尤为突出。 药敏结果为多重耐药菌,只对阿米卡星、美满霉素、泰能、头孢西丁、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其余均耐药 看了专家的分析,很有道理,有这个网站真好,第二次扩创,置管冲洗后,几次培养阴性,昨天引流液培养又有大肠杆菌,而且病人病人大腿中下端内侧又出现新的红肿,而且皮温高,检查发现膝关节上方有波动感,穿刺抽出血水,送培养了,结果出来再告诉大家,大家看看什么原因,我认为是手术引起扩散. 春暖花开 发表于 2011-8-10 14: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专家的分析,很有道理,有这个网站真好,第二次扩创,置管冲洗后,几次培养阴性,昨天引流液培养又有大 ...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病人受伤时发生了深部出血形成血肿。 是有深部血肿,可血肿不一定就有细菌呀. 春暖花开 发表于 2011-8-10 14: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专家的分析,很有道理,有这个网站真好,第二次扩创,置管冲洗后,几次培养阴性,昨天引流液培养又有大 ...
引流液培养要看怎么采样的,如果是从留置的引流管内直接留取标本,很可能也是污染的。 我赞同草原行空老师及11楼老师的分析,从中也吸取了一点教训 我很是喜欢看巴斯德之徒老师的点评,让我收获很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