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莹依 发表于 2008-3-6 17:07

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扫描

一等奖获奖项目简介及点评
1. 雌激素及其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发妇科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尚永丰等,通过对雌激素作用模式及靶标的系统研究,深入地探讨了雌激素及其拮抗剂三苯氧胺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病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阐明了三苯氧胺能治疗乳腺癌,却可导致子宫内膜癌等倍受关注的问题,为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该项研究是在中国本土实验室完成的原创性成果。该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自然》、《癌症研究》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其在癌症研究领域的领先学术地位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

      2. 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建立及神经功能保护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国内率先引进微创神经外科理念和技术,建立微创神经外科平台,采用神经导航、微骨窗入路、脑功能磁共振与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微创技术,共完成各类微创手术2093例。这是迄今为止为国际上病例数最多的一组研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6.7%。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研究建立了我国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平台,逐步完成了神经外科手术从“传统切除病灶”到“保护脑解剖结构”,直至“保护神经功能”的飞跃。该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加快了我国神经外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进程。

       3. 妇科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及靶向逆转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等,在建立了能良好模拟肿瘤微环境模型的基础上,从体外和在体水平对妇科肿瘤细胞耐药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旨在筛选出关键调控点,联合先进基因治疗手段,建立逆转肿瘤耐药的有效方法。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项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分析理论和研究手段,筛选出细胞内参与耐药机制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点,将新型基因治疗手段与临床常用化疗药物联用,为临床解决多药耐药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4. 肝脏天然免疫应答及其肝脏损伤和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田志刚等,研究了肝脏天然免疫识别及损伤和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探索了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功能,发现了具有调节功能的人类NK细胞亚群,发现了对天然免疫识别分子的调控可实现对天然免疫应答的调节。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研究丰富了天然免疫学的内涵,为重新解释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线索,对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5. 叶酸和丁酸盐在胃肠癌发生与预防中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等,深入地研究了叶酸和丁酸盐在胃癌和大肠癌发生与预防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研究在国际上首先证实叶酸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而阻断胃肠癌的发生。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万余人,疗效显著。叶酸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用叶酸防治胃癌可以节省大量的治疗经费,因而使该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胰腺癌综合诊治方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等,在胰腺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率先提出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概念,建立了预警指标,制定了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医院内多学科合作的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患者确诊的时间,并制定了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建立了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系统,评估准确性达90%。该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有助于普及胰腺癌诊治的相关知识,提高我国胰腺癌整体诊治水平。

          7.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免疫学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施焕中等,系统探讨了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研究系统探讨了多种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加深了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上寻找治疗方法和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期间发表SCI收录的并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23篇,影响因子合计达104分。该项研究完全是在经济、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广西完成,能取得如此高质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是难能可贵的。

         8. 基于现代影像技术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等,进行了基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鼻咽癌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技术及综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项目进行了鼻咽癌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技术及综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扩大了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使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9. 益气化瘀中药防治椎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等长期开展中医药防治椎间盘的基础研究,阐明了益气化瘀中药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评审委员会点评:该研究继承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椎间盘退变进行了系统研究,创新性阐明了益气化瘀中药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该研究是中华医学科技奖设立七年来第一个获得一等奖的中医药项目。

   (“评审委员会点评”由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提供)

tw98 发表于 2008-3-6 18:38

谢谢提供信息.:)

紫言 发表于 2008-3-6 19:05

谢谢分享学习了:)

幸福 发表于 2008-3-7 15:46

回复 #1 柳莹依 的帖子

谢谢提供学习的机会!:handshake

柳莹依 发表于 2008-3-8 09:09

我最感兴趣的是下面几项:1. 雌激素及其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发妇科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   3. 妇科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及靶向逆转   5. 叶酸和丁酸盐在胃肠癌发生与预防中的作用。最后这项如果可行那是非常经济实用的。

依依 发表于 2008-3-11 16:34

谢谢分享。只是感觉离我比较远,怎么努力也够不着。

柳莹依 发表于 2008-3-13 23:20

别恢心.多想想自己的长处,你会更自信更漂亮.

西北耗子王 发表于 2008-6-6 11:41

回复 #1 柳莹依 的帖子

谢谢提供信息,可是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取得如此高度啊?恐怕一生也难求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