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何避免职业暴露?
病人发生突然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抢救时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才能避免职业暴露发生?当然如果有条件时我们不应强调采取口对口人要呼吸的。 用纱布隔开,避免损伤粘膜。 有时碰到病人突然心跳骤停,在没有办法进行自身防护的时候,只有舍身相救,因为有时就象碰到别人落水一样,根本容不得考虑太多,否则将会延误战机! 我看到国外急救复苏指南中已不再将口对口呼吸作为一个抢救必须条件,只主张及时进行胸外按压,其成功率不比二者合一进行时低,后遗症也降低,而且病人能得到及时救助,因为抢救者不再有顾虑。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佩戴口罩,并用纱布覆盖患者口腔。 回复 1# gege没有任何措施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无法考虑与解决职业接触的问题。目前院前急救都是无保护实施,院内一般不太使用了,即使特殊情况下使用,有些辅助用品可以储备。下面是有关讯息。
呼吸停止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在现场没有任何急救设备的情况下,家人或旁观者可以通过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将空气送入孩子肺里,以缓解缺氧,及时正确的进行人工呼吸有可能使孩子获救。人工呼吸一定要坚持到患儿自己的呼吸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为止。
现行的医院外心脏停搏急救指南中,心肺复苏(CPR)由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组成,是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影响。但是最近,日本学者发现,对大部分心脏停搏患者只需胸外按压即可达到复苏效果,不再需要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急救医学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胸外按压的心脏复苏方法至少与传统CPR的抢救效果相当,在某些患者群体中甚至效果更好。没有证据显示患者可以从口对口人工呼吸中获得额外益处,而且口对口人工呼吸还可能导致胸外按压的次数减少,从而影响复苏效果。原指南应该做出修改,对有些患者进行复苏时可以省略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步骤。
考虑到交叉感染和毒物中毒病人的急救,有辅助用品已经开发使用。
口对口人工呼吸器,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由薄膜体组成,薄膜体的背面涂有粘胶;薄膜体的中间开有呼吸口,呼吸口上设有过滤网。使用时可直接将薄膜体粘贴在患者面颊,患医之间通过过滤网进行人工呼吸救助,实现了间接式人工呼吸,避免了口与口的直接接触,可以有效防止患医之间交叉感染与中毒。可一次性使用,可应用于各种特殊场合急救。
另一种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面膜结构,系于一盖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之吹气盖与出气盖,而由吹气盖卡设有止回体,并有多余空间供吹气时止回体的活动空间,而出气盖于内部放置一过滤体,并由一环型之卡制体卡制过滤体于出气盖内,在两盖体间夹固一面膜之阻隔体,以成为一安全干净且实用方便并携带更为容易不占空间之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辅具。
还有一种“CPR安全屏障”是一种便于携带、清洁卫生、使用安全方便的口对口人工呼吸隔离器。特点是可以避免施救时不洁的口唇接触,分离伤者口腔回流的被污染的气体,使救援者免受伤者不洁的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的污染。可有效地避免口对口紧急救援过程中疾病的交叉传染。而且,使用时只要将此安全屏障插入需救助的伤者口中,就可按通常的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救助。这种实用新型的“CPR安全屏障”亦使对人体模型的C.P.R训练更为安全方便。 目前,本产品已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地方红十字会、卫生院校、电力企业、消防系统等特殊行业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的实用器材。并且批量装备了中国“红十字紧急救助系统”和中国派往联合国的首支维持和平医疗队。
1971年,广东有人,采用一种间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其装置是用一条洗胃管(洮胃管原管长77厘米,一般用55厘米也可,直径0.8厘米,内径0.4厘米),将其漏斗部分剪成罩形即成。 可以只按压,不吹气,效果一样。。。
强调按压效果。。。。。。。。。。 `两权相害,取其轻,只能有一方做出贡献(牺牲)了。应无疑问,没有条件时只能眼睁睁让感染发生。所以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控性)。 虽然是预防控制感染的专业,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啊!呵呵 不强求的,如果必须,可以借助可以拿到的一切东西。 回复 4# 南柯一梦3
"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佩戴口罩,并用纱布覆盖患者口腔"戴口罩吹得出气吗? 我从来没有见过戴着口罩进行人工呼吸吹气的医护人员,有些孤陋寡闻了。
我们是用纱布盖着患者的口部进行人工呼吸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