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波波 发表于 2023-11-2 08:59

郑医感控前沿文献速递 16丨使用嗅探犬调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证实 SARS-CoV-2 在爱尔兰急诊科反复传播

2021.4 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医院通过入院监测(新冠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研究期间住院患者每 72 小时检测一次)发现两个病房发生 4 例医疗保健相关 SARS-CoV-2 感染,追踪接触者发现了另外 12 例相关病例,所有病例都与急诊科 「 新冠肺炎专用诊疗区 」 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全基因组测序显示有两个不同病毒基因组但同时存在的感染聚集,新冠病毒在急诊科反复交叉传播,导致遍及三个住院病房的多代感染,随后蔓延到当地社区。
编按:「专用」也可能是隐患的源头
doi.org/10.1016/j.jhin.2022.04.015


感控措施对术后胸骨处感染的影响

2010.9-2018.5 对英国一家三级心胸外科转诊中心接受一期胸骨切开术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共纳入 6903 例一期胸骨切开手术,其中 2.6%(178 例)胸骨处伤口感染(SWI)。革兰氏阴性菌(GNB)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分别占 45.5% 和 30.3%。随后引入系列干预措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10.1-2013.1.1)包括手术室规范指导、手术室深度清洁、调整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方案、伤口护理教育,定义胸骨切开术伤口闭合的最低手术培训等级;
第二阶段(2013.1.2-2016.3.7)包括术前 SA 筛查计划(鼻、腋窝和腹股沟拭子),并在术前 5 天对定植者进行去定植(如为急诊手术,术后进行);
第三阶段(2016.3.8-2018.6.1),无论定植状况如何均实施 SA 去定植。
实施方案后,SWI 率从 3.9 例/100 例/月下降到 1.8 例/100 例/月。这主要由于 SA 感染病例减少,对 GNB 没有明显影响。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急诊手术和第三季度(7-9 月)进行手术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编按:英国的第三季度是当地最热的时候,但还是比国内凉快一些,所以国内第三季度 SSI 如何?
doi.org/10.1016/j.jhin.2022.03.006


从医护人员鞋底获得的艰难梭菌菌株与患者的关联

2019.10-2020.7 在瑞士一家大学三级护理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每班对护理产毒艰难梭菌(CD)患者的医护人员鞋底采集两次标本并进行 CD 培养(轮班开始和轮班结束)。通过采访相关的医护人员评估其他危险因素(如鞋的尺寸、鞋底的外形和材料、鞋的定期消毒等)。
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常规方法处理,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医护人员和患者菌株的关联。对高毒性产毒 CD 执行接触预防措施,对非高毒性产毒 CD 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共采集接触 42 名住院患者的 103 名医护人员的 206 个样本,医护人员的鞋底暴露于感染 CD 患者的环境后,37 个样本(17.8%)呈阳性。流行病学相关及全基因组测序证明相匹配的菌株所占比例为 74%。相比标准预防,实施接触预防与标准预防两组之间医护人员鞋底 CD 阳性率无差异。
编按:下一步是不是该研究下通过鞋底又导致了多少新的传播?
doi.org/10.1016/j.jhin.2022.04.016


使用托珠单抗治疗 COVID-19 患者与医院获得性细菌和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升高的关联

回顾分析 2021.1.1-12.31 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医院在重症监护下接受托珠单抗治疗患者(诊断为重症或危重新冠肺炎,>18 岁)的相关数据。
研究期间,74 名患者因新冠肺炎入住 ICU,其中 41 名患者接受托珠单抗治疗。在新冠肺炎生存患者中,与未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在 ICU 的时间(中位数为 21 天 vs9 天)和住院时间(45 天 vs34 天)更长。
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患者,30 天死亡率(29%vs36%;P = 0.5196)和 60 天死亡率(37%vs42%;P = 0.6138)没有显著降低。与未接受托珠单抗治疗患者相比,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严重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更高 [优势比(OR)= 2.67, 95%CI 1.04-6.86;P = 0.042],且显著高于非新冠肺炎普通 ICU 患者(OR = 5.26, 95% CI 3.08-9.00;P < 0.0001)。
编按: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疾病程度更重,两组在入组时即有差异
doi.org/10.1016/j.jhin.2022.04.007


血液科病房人类副流感病毒 3 型暴发:

2016.7,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血液科病房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中人类副流感病毒 3 型(HPIV-3)阳性病例开始增加,一方面对全部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呼吸道病毒 PCR 检测,并对临床资料、患者资料和诊断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收集。另一方面对所有新入院患者进行筛查,以识别无症状感染或 HPIV-3 长期释出患者,以便采取隔离。
2016.7.9-9.28 HPIV-3 感染患者 53 名,全部来自血液科病房,8 名肿瘤患者,其余为恶性血液病患者。首次 PCR 阳性时,20 例(38%)患者无症状(其中 11 例持续无症状)。病毒释出平均持续时间为 14 天(范围 1-58)。无症状患者病毒载量较低、病毒释出期较短(≤14 天)、且大多为免疫功能良好的患者。对无症状患者进行五周筛查后暴发得到控制(同时采取手卫生、隔离、限制探视等措施)。
编按:在国内,对这个病毒的监测可能还达不到这种程度
doi.org/10.1016/j.jhin.2022.03.017


新冠 ICU 中多耐药 OXA-48/CTX-M-15 肺炎克雷伯菌群暴发

2021.9.22-2021.10.22(SARS-CoV-2 delta 株激增期间)对澳大利亚悉尼的一所医院的新冠重症监护患者分离出的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CPE,临床标本、筛查拭子和环境筛查标本)进行监测。在被动检测到最初 CPE 分离株后,每周两次对 ICU 所有患者及从 ICU 转入普通病房的新冠康复患者进行直肠和鼻拭子筛查,对 ICU 中的所有潮湿区域和随机选择的环境表面进行筛查。
共检测出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PKP)8 株,其中 7 株为临床分离株(2 例痰标本,其余为鼻或直肠拭子,均为同一单元),1 株为环境分离株(CPE 阳性患者床旁水槽),均携带 OXA-48、CTX-M-15 和 ompK35/ompK36 外膜孔蛋白突变,经鉴定具有 ≤1 个单核苷酸多态差异,提示此单元存在 CPKP 的传播。
采取系列感控干预措施(包括严格遵守接触预防措施和手卫生、每周两次筛查多重耐药菌、严格管理抗菌药物和强化清洁消毒)迅速终止暴发。
编按:防新冠的同时,MDRO 也不能掉以轻心
doi.org/10.1016/j.jhin.2022.05.001


加泰罗尼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在参与加泰罗尼亚卫生保健相关感染监测(2009 年开始 「 菌血症零计划 」,实施系列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洗必泰-醇消毒皮肤、最大无菌化、每日评估是否需留置导管、避开股骨部位置管)的 24 家医院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010.1-2019.12 诊断的所有医院获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病例 4795 例,其中 75% 在普通内、外科病房获得,中心静脉导管最常见(61%)。30 天死亡率为 13.8%,在研究期间呈显著下降趋势:从 2010 年的 17.9% 下降到 2019 年的 10.6%(HR = 0.95;95%CI:0.92-0.98)。
多因素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R = 1.03;95%CI 1.02-1.04)、股部置管(HR = 1.78;95%CI 1.33-2.38)、内科病房获得(HR = 2.07;95%CI 1.62-2.65)、ICU 获得(HR = 3.45;95%CI 2.7-4.41)、金黄色葡萄球菌(HR = 1.59;95%CI 1.27-1.99)和念珠菌(HR = 2.19;95%CI 1.64-2.94)。将导管类型而非置管位置作为死亡的潜在预测因素,外周静脉导管(PVC)相关的死亡率显著降低(HR = 0.69;95%CI 0.54-0.88)。
编按:菌血症零计划是否会滋生瞒报?
doi.org/10.1016/j.jhin.2022.05.009


德国医院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策略:

2021 年 3-4 月,随机抽取 987 家德国医院中的感染控制从业人员参与调查。为进行统计分析,将这些医院根据床位数量分为两组(<500 张床位:小;≥500 张床位:大)。
987 名感染控制从业者中有 100 名完成了调查。
在 80% 的参与医院中,医护人员疫苗接种的优先顺序基于德国疫苗接种常设委员会(STIKO)的建议(在新冠病毒高暴露风险区域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区和急诊科应优先接种疫苗,其次是经常接触有重症新冠肺炎高风险患者的医护人员,再者是新冠肺炎检测中心的人员)。
即便如此,只有 54% 的医院优先为接触易受感染患者的医护人员接种疫苗,偏离了 STIKO 的建议;24% 的医院优先为个人健康风险高的医护人员接种疫苗;2% 的大医院和 12% 的小医院考虑将未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转移到感染风险较小的区域。
编按:那是不是可以因为想去风险小的区域工作而故意不接种疫苗?
doi.org/10.1016/j.jhin.2022.05.012


医院内的臭虫侵袭:

2020.10 在布雷斯特大学医院中心内分泌科(19 张床)发生一起由患者携带入院引起的臭虫感染事件。
在患者入院时,100 多只臭虫从其随身物品中逃出,次日病人被转到 ICU。之后由专业公司处理该病房(331),该患者再次返回内分泌科时,入住另一个房间(333)。一周后,在 333 室发现 6 只臭虫,使用嗅探犬进行调查,在三个房间(331、335 和 337)发现了臭虫。
内分泌科关闭 24 天以进行全面处理,能回家的患者,告知在家里寻找臭虫并将个人物品委托给医院进行冷冻处理;其他患者被转移到不同病区,患者衣服和床单放入密封袋中并在 60℃ 清洗;租用冷冻卡车处理电脑、电动床等全部剩余物资;病区由生物净化团队处理;销毁储存在病房里的药物。
估计感染的总成本约为 400,000 美元(关闭内分泌科病区、私人公司的干预、冷冻卡车的租金、人工费用和处置储存在该病区的药物),未再发生新的侵袭。
编按:……
doi.org/10.1016/j.jhin.2022.05.014


患者对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看法

2019 年和 2021 年分别从澳大利亚的两家医院招募参与者,在参与者出院后 3 个月内进行访谈,限于发生 HAI 最长 12 个月以降低回忆偏差。两名研究团队成员对 10 名参与者(6 名男性,4 名女性)进行电话采访,以确定患者对发生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看法。
参与者发生不同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主要是菌血症、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软组织感染),参与者从患者的角度讲述了发生 HAI 的经历是非常孤立和痛苦的,影响终生,如家庭经济拮据、打乱日常生活、病房其他病人的歧视、对护士不再信任甚至终生服药等。这有助于了解患者因发生 HAI 而受到情绪和精神影响的方式。
编按:这个角度很适合给医务人员做宣教
doi.org/10.1016/j.jhin.2022.04.014

aaalxl 发表于 2023-11-2 09:10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医感控前沿文献速递 16丨使用嗅探犬调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