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luoxiuhua 发表于 2018-6-26 10:31

感控笔记丨邢亚威《乙肝病毒暴露后注射疫苗遇到的问题、对策及丙肝标志物的解读》

感控笔记丨邢亚威《乙肝病毒暴露后注射疫苗遇到的问题、对策及丙肝标志物的解读》
发布日期:2018-06-21来源:SIFIC感染官微发布人:王小虾
收藏举报

演讲者:邢亚威(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整理者:陈少梅(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审稿者:张美丽/李若洁来源:SIFIC2017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

前言:病毒性肝炎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00万例丙肝感染者。而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那么,注射乙肝疫苗有何理论依据?接种疫苗后不应答时又有何良策?医务人员感染乙肝、丙肝后可以从事那些医疗活动?请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邢亚威教授对此作出的详尽解读和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指标的分析
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监测项目分析http://www.sific.com.cn/Scripts/ueditor/asp/upload/image/20180621/15295663573382490.pnghttp://www.sific.com.cn/Scripts/ueditor/asp/upload/image/20180621/15295663811972944.png
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分析1、单项HBc-Ab阳性,而HBs-Ag或HBs-Ab都是阴性是什么原因?
[*]表示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内的数量较少,HBs-Ag或HBs-Ab等没有表达出来,血液中检测不到,但是通过检测HBV-DNA可以检测到。在高HBV患病率的地区和有免疫缺陷病毒(HI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并不少见。
[*]可能是从先前感染恢复的免疫清除的标志。这时不能单纯的诊断为乙肝病毒感染(HBV)者,从而拒绝给其接种乙肝疫苗。正确的做法是:可以考虑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反应可在一剂乙肝疫苗后观察到。
[*]单项HBc-Ab阳性可能是假阳性结果(70%以上)
[*]单项HBc-Ab阳性可见于乙肝急性感染后的恢复早期(窗口期)。

三、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临床意义分析:见下表




乙肝疫苗接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乙肝疫苗接种的时机和方法

[*]暴露者是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都无需预防,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
[*]暴露者曾感染过乙型肝炎,只剩下核心抗体阳性,而保护性抗体一直不能自己产生。这时候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
[*]成人及儿童接种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佳,效果优于臀部。因上臂三角肌肌肉发达,皮下脂肪薄,而臀部的脂肪层厚,疫苗接种后抗原未达到臀肌而仅在脂肪层中,延缓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影响疫苗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反应,不能将抗原提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同时抗原在脂肪层中存在的时间长,可因酶的作用而变性。
[*]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案:0,1,6月方案为目前全球应用最早、最广泛方案。接种第1针疫苗后,多数HBs-Ab仍然为阴性或低于检测值下限。接种第2针疫苗后一周左右, HBs-Ab才转为阳性,即开始接种后35-40天对HBV有免疫力,接种第3针后可使HBs-Ab水平明显升高,延长保护年限。
[*]育龄妇女若在接种疫苗期间妊娠,无需特殊处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种,因为乙肝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接种乙肝疫苗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维持12年,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保护期可超过22年。
[*]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HBs-Ab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HBs-Ab监测,如HBs-Ab<10miu/ml,需加强免疫。人体主动产生HBs-Ab后,具有免疫记忆,即使HBs-Ab转阴,再次接触HBV后,机体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HBs-Ab。

二、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

[*]首先考虑乙肝疫苗的种类、质量、纯度、免疫方案和注射方法是否正确有关,应纠正后再观察。
[*]隐匿性感染患者注射疫苗后不会有表面抗体形成。由于感染的HBV较少,病毒低水平复制状态,查血液发现不了HBV标注物。但可以在肝细胞可查到HBV的踪迹。这类人群表现为乙肝五项检查正常,但有乙肝接种史,或经常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感染患者接触。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人群不易产生抗体:在早产儿、老年人、晚期肾病,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感染者应答率较低。
[*]存在基因缺失和异常的人群也不会产生抗体。

三、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但仍感染乙肝的原因分析
主要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后形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预防作用。
四、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体对策和措施
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u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ug或3针2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HBs-Ab,如仍无应答,事再接种一针6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丙型肝炎病毒(HCV)常规标志物及检测结果分析




[*]HCV-RNA:是HCV的基因物质,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HCV-RNA阳性表示HCV复制,有传染性。HCV暴露后1-3周,在外周血可监测到HCV-RNA,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及鲜血员的筛查。
[*]HCV核心抗体(抗-HCV):如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但没有保护能力,抗体效价也不能反映HCV感染的强度。此外有20%的丙型肝炎患者始终不出现抗-HCV。
[*]HCV核心抗原(HCV-Ag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体外细胞培育不成功,HCV-Ag目前还不能用于常规监测。
[*]HCV-RNA及抗-HCV均为阳性,但伴近期ALT升高需结合近期高危暴露史:可能为急性HCV感染;或慢性HCV感染急性加重;或合并其他病原导致急性肝炎的慢性HCV感染。严重免疫低下或应用较强免疫抑制剂人群,应进行HCV-RNA的筛查,只有确诊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如母体抗-HCV阳性,不推荐新生儿监测抗-HCV,可于18个月或或更大年龄再进行监测,为了获得早期诊断,新生儿可与出生1-2周监测血清HCV-RNA水平。
[*]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提示为HCV感染痊愈;急性HCV感染后HCV-RNA的清除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建议4-6个月再行HCV-RNA监测才能明确。
[*]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提示为抗体产生之前的急性感染早期或免疫抑制患者慢性HCV感染,也有可能HCV-RNA假阳性结果,也是建议4-6个月复查抗-HCV和HCV-RNA以明确结果。
[*]不同组合的意义:见下表

http://www.sific.com.cn/Scripts/ueditor/asp/upload/image/20180621/15295664867720716.png


医务人员感染HBV、HCV岗位的管理


一、医疗相关操作传播血源性病原体风险等级分类:


二、根据个体的情况与所从事医疗行为不同而区别对待(体内病毒载量)。HBV、HCV感染的医务人员可从事Ⅰ类或Ⅱ类、Ⅲ类医疗行为,但是如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HBV-DNA循环病毒载量≥104/ml的医务人员或HCV感染者的循环病毒载量≥104/ml应避免从事 Ⅲ类医疗行为。

感悟

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尽管实施“预防接种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后,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乙肝和丙肝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隐匿性,为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邢亚威教授对乙肝和丙肝暴露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分析,为我们切实做好乙肝、丙肝暴露者的筛查管理指明了方向和方法,为后续追踪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和帮助。

jcyyhlb 发表于 2018-6-26 11:34

谢谢老师的资料分享,学习了。

yl9999 发表于 2018-6-26 13:35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下载学习了

再遇小飞鱼 发表于 2018-6-28 10:31

谢谢老师的资料分享,学习了

小白天使 发表于 2018-6-30 04:52

乙肝和丙肝暴露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分析
路过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

鹿人 发表于 2019-8-5 15:22

老师您好:什么是Ⅰ类或Ⅱ类、Ⅲ类医疗行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控笔记丨邢亚威《乙肝病毒暴露后注射疫苗遇到的问题、对策及丙肝标志物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