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透室透析用水的监测,你们医院怎么做的 ?
本帖最后由 明丫头 于 2017-8-25 08:46 编辑目前,YY0572-2015并没有给定透析用水的监测频次。
但是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流程2010版规定如下:
二、 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一) 电导率正常值约 10μs/cm。(二) 纯水的 pH值应维持在 5~7 的正常范围。(三) 细菌培养应每月 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 1 次。(四) 内毒素检测至少每 3 个月 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 1 次。(五) 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 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 周进行 1 次,参考 2008 年美国 AAMI 标准(见表 1.1)。
监测频次明确了,接着就是采样部位。基层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500问中指出,采样应该是“血液透析机后的输水软管与血液透析机相连接的部位”。同时SIFIC官微上“
精品干货 ‖ 关于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检测那些事儿”也很详细的分析了两个标准的采样要求。YY0572-2015要求的是图4采样,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流程2010版要求的是图3.
由图4采样,大家发现很不方便,因为要拧螺丝。后来,也有血透机器开始了改良版本,如图,变成了U形或圆形。现在,我的问题如下:1.我们医院的血透工程师说,联系了厂家,如果要改良成U形接口,每台机器都要改良,成本有点大。建议每个房间(每个房间6台机器)做一个总的透析用水入口。这样每次都在房间的总入口采样。大家认为是否可行?同时,是否会增加污染?2.各位老师,你们医院是如何完成每台机器每年要轮一回进行透析用水的采样监测?期待各位老师的回复。 v nice{:1_12:}{:1_12:}{:1_12:},收藏了 呵呵,我正在纠结入口液的菌落数标准,到底是用2010伴的标准操作规程中的不超过200,还是用现在透析用水的标准不超过100呢
给老师纠个错,最新的监测结果标准已经是
三) 细菌培养应每月 1 次,要求细菌数<100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 1 次。
(四) 内毒素检测至少每 3 个月 1 次,要求细菌数<100 cfu/ml,内毒素<0.25 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 1 次。
路过学习了......................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路过学习,波波老师的正确。 现在是不是还是从图三进行采样啊? 小猴子波波 发表于 2017-8-25 09:40
给老师纠个错,最新的监测结果标准已经是
三) 细菌培养应每月 1 次,要求细菌数<100cfu/ml;采样部位为 ...
老师,你这都是透析用水的标准吧?近期的三个血透规范(水处理设备、浓缩物、治疗用水),都没有涵盖入口液的标准 小猴子波波 发表于 2017-8-25 09:40
给老师纠个错,最新的监测结果标准已经是
三) 细菌培养应每月 1 次,要求细菌数<100cfu/ml;采样部位为 ...
波波,你们医院现在是每台机器采样透析用水吗? 老师:请问你们现在都在机器的软管处采样吗?现实中透析大厅异常拥挤,在那个部位采样怎的是无法进行。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学习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按要求部位采样的不多。。 澄清一下:安装U型接头的目的不是为了反渗水采样,而是为了促进反渗水循环,减少管道中生物膜形成,减少反渗水污染。
最近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质控中心的检查,故再次学习血透的相关规范要求,感谢老师的分享。感控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多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呵呵,我现在遇到和你一样的问题!{:1_2:}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你的问题解决了吗???我现在遇到和你一样的问题!!求解{:1_248:} chen721002 发表于 2017-8-25 16:14
老师,你这都是透析用水的标准吧?近期的三个血透规范(水处理设备、浓缩物、治疗用水),都没有涵盖入口 ...
为什么你会觉得YY-0572-2015中要求的透析用水应小于100的规定,不包括入口液。我们血透室的护士长也和你一样,认为国标的要求指未混合前的A/B透析液是小于100.混合后的透析液就是200,请问你们这种考虑有依据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