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唑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室报告一例本唑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报告MRSA,结合临床判断不是感染菌,ICU主任指责细菌室的报告,不应该报告MRSA,应该继续做耐甲氧西林实验,我要求科室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细菌室报告错了吗?基层医院细菌室该在何种情况下报告MRSA?耐甲氧西林实验不能做的话怎么办? 细菌是否为MRSA与细菌是否导致感染时两码事!MRSA是指细菌的耐药特征,而是否导致感染则需要具体进行分析,不同类型标本意义轻重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的标本也有定植和感染两种情况。
由于MRSA属于高致病性高耐药性的细菌如果一旦分离并正确鉴定即使定植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个病人可能没有导致感染,甚至是污染,但是说明这个区域(ICU)环境中有该菌的存在,或者是护理过程导致了该菌的传播和定植,说明你们的护理过程存在瑕疵,在这种情况下这株细菌很可能感染其他病人(如果病人免疫力低下,或者具有侵入途径),所以采取措施也是必要的。
至于ICU主任的职责应该放在细菌室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怀疑是该菌导致的感染,以及细菌鉴定是否正确,药敏是否可靠上面,而不是放在指责细菌该不该报告MRSA上。 巴老说的对,是否导致感染是医生们的判断与我们检测两会事. 是这样的,ICU主任说细菌室仅仅因为本唑耐药就报告(万古还是敏感的,其他的耐药)MRSA是不对的,这样会导致临床增加许多工作量,他坚持必须有甲氧西林实验才可以报告MRSA,我的主张是既然是细菌室报告了临床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无论它是感染菌还是污染菌还是定植,都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细菌室坚持自己的鉴定和药敏没有问题,我们是有一个自动分析系统的,上面的报告说的是符合率为百分之九十多,应该是可靠的结果。
也许是我的表达不正确,我其实很想知道的是,药敏实验本唑耐药是不是就可以认定为是耐甲氧西林? 是这样的,ICU主任说细菌室仅仅因为本唑耐药就报告(万古还是敏感的,其他的耐药)MRSA是不对的,这样会导致临床增加许多工作量,他坚持必须有甲氧西林实验才可以报告MRSA,我的主张是既然是细菌室报告了临床就必须采 ...
茉莉花开 发表于 2009-7-8 21:31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最新的CLSI推荐使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取代苯唑西林检测MRSA,已有发现苯唑西林耐药而mecA基因阴性的菌株,此时只能报苯唑西林耐药而不能报MRSA,但这类菌株较少,特别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更为多见一些,对于使用自动化设备的单位,多采用的是苯唑西林MIC法,虽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相比头孢西丁纸片法稍差,所以最好能单独检测,全国通用的收费代码本上是有这项收费的。
4# 茉莉花开
我觉得你们ICU主任是不是将VRSA和MRSA混淆了,因为不管是什么检测方法,只要是最终报告MRSA,那么苯唑西林肯定是耐药的,但其它种类的药物可以是敏感的,而当万古霉素耐药,那就是VRSA,而且一般实验室也不能轻易出这个报告的,需要将该菌株送到上级实验室进一步鉴定的。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非必须是采用甲氧西林的耐药进行判别的。由于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萘夫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等均属于耐酶青霉素,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抗菌谱与耐药机制对葡萄球菌而言基本一样,但由于甲氧西林在培养基中稳定性不好,易自发降解,所以不适合用于MRS的筛选,而由于苯唑西林加入培养基中则比较稳定,通过大量的相关性实验证明用苯唑西林检测MRS是可行的,所以在早期的CLSI文件中都是推荐采用苯唑西林筛选MRS。
由于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脏起搏器安装、中央静脉插管、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的增加,以及HIV感染者的增加,由CNS导致的机会感染也在增加,所以对CNS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如此一来就发现了在MRCNS的筛选试验中有一些菌株虽然苯唑西林耐药,但却并不携带mecA基因,也不具有典型MRS的多重耐药现象,而用头孢西丁作筛选试验则特异性更好,所以CLSI就在2004年的标准中增加了此项内容,并将其推荐为更优秀的MRS筛选试验——尤其是MRCNS。
对二者,CLSI是这样进行描述的,在MRSA的筛选试验中苯唑西林法和头孢西丁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方法学的选择时可任选其一;而在检测路邓葡萄球菌时使能采用头孢西丁法,但解释标准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样;在进行MRCNS的筛选时首选头孢西丁法,解释标准采用CNS的专门标准。 学习学习了!本来还自以为多了解MRSA的,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知识!
现在CLSI09不是要求做FOX的MIC,废弃苯唑西林了吗?
我认为ICU BOSS不该顽固的要求做甲氧西林,毕竟有相应的试验指南呀。 通过学习,不仅仅只知道MRSA,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工作中碰到MRSA时,底气也有了点,论坛是我家 看来老茉医院ICU主任挺较真的,尽管不专业,但敢于坚持,我想可以通过微生物室人员给这位主任上上课,不过,我们可能享受不到如此专业的解释了 1# 茉莉花开
关键是病人有体征吗?如果是,那么你是否应该查找感染源呢?如果感染源存在于ICU某个区域或者某些物品、某些人的手...,你就要在隔离的基础上,清除掉感染源。 相互交流和沟通至关重要!学业有专长,术业有专攻,不能以己之“权威”想当然。 最近被多种耐药菌搞的头昏,上上论坛让我思路渐清晰,只恨我临床工作繁忙,上论坛时间有限,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