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cf730 发表于 2016-2-20 05:49

世卫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

世卫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
作者:张淼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16-02-19
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17日在日内瓦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为应对寨卡病毒传播及相关疾病提供指导。
关键字:寨卡 | 世卫 | 应对框架 | 行动计划
      新华社日内瓦2月17日电(记者张淼)世界卫生组织17日在日内瓦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为应对寨卡病毒传播及相关疾病提供指导。
      根据这一计划,世卫组织将动员和协调合作伙伴、专家及各方资源,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对寨卡病毒及相关疾病的监测能力,改善病媒控制,对相关风险、指导意见和防控措施进行有效沟通,为受病毒影响的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推动疫苗、检测及治疗手段的快速研发。
      世卫组织表示,落实这一计划共需5600万美元,其中2500万美元将用于世卫组织的应对工作,310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他重要合作伙伴开展工作。在过渡期间,世卫组织将首先抽调埃博拉疫情后设立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基金,以支持初始工作。
      此外,作为世卫组织最新突发卫生事件应对方案,世卫组织总部已启动“事件管理系统”监督全球应对疫情,利用世卫组织的专长解决寨卡病毒的相关问题。
      本月1日,世卫组织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目前,美洲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寨卡病毒的本地传播病例。

xucf730 发表于 2016-2-20 05:50

FDA发布减少寨卡病毒血液传播建议!
作者:刘玉华(编译)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6-02-17
导读
          据Medscape网站2月16日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当日就寨卡病毒潜在感染者应推迟献血问题发布了指导建议。
关键字:寨卡病毒 | 血液传播 | FDA | 建议 | 美国
      据Medscape网站2月16日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当日就寨卡病毒潜在感染者应推迟献血问题发布了指导建议。
      FDA发布的指导建议相较2月5日美国红十字会发布的建议更加全面。美国红十字会要求曾去过寨卡疫区旅游的人员等待28天后再献血。对此,FDA进行了补充。FDA建议,4周前曾提示出现过寨卡感染症状的个体,以及3个月前曾与前往寨卡疫区旅居者发生过性行为的个体也应该推迟28天后再献血。
      FDA还建议,美国领土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和萨摩亚等寨卡病毒活跃区的医疗机构,从寨卡病毒非活跃区采集全血和血液成分。FDA称,使用经其批准的消毒(病原体)设备的血液机构可以继续采集和准备血小板和血浆。
      FDA生物制品评价研究中心主任Peter Marks博士在FDA发布的相关新闻中称,“根据所获得的最佳证据,我们相信新建议将有助于减少从可能感染寨卡病毒的献血者采集血液和血液成分的风险。”
      据了解,尽管FDA目前还没有接到寨卡病毒污染美国血液供应及输血相关感染的报告,但是只有2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会出现症状这一事实,是FDA做出推迟献血建议的另一原因。
       此外,鉴于近期有报道称寨卡病毒可经性传播,FDA还将进一步发布指导建议,明确规定谁应该推迟捐献细胞、组织及其制品。

xucf730 发表于 2016-2-20 05:52

郑大一附院成功开发寨卡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技术
作者:陈一兵 来源:郑大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 日期:2016-02-15
导读
         为应对输入性寨卡病毒对我省的威胁,郑大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团队在孔祥东教授的带领下,在春节假期加班加点,成功自主研发了寨卡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技术,并可面向社会提供检测服务。
关键字:寨卡病毒 | 快速检测技术 | 郑大一附院
  正当中国人民喜气洋洋欢度丙申猴年春节之际,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人民却处在大面积寨卡病毒(Zika virus)疫情爆发的威胁之下。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性病毒感染爆发也带来了全球蔓延的威胁。2月3日,国家卫计委出台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为应对输入性寨卡病毒对我省的威胁,我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团队在孔祥东教授的带领下,在春节假期加班加点,成功自主研发了寨卡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技术,并可面向社会提供检测服务。
  寨卡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该属病毒为单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度约11 kb,各成员间基因结构具有较高相似性,因而产生的抗体具有交叉反应性。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猕猴中分离,目前已知具有西非、东非和亚洲三个亚型。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并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目前也有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病例报道。近十年来,寨卡病毒感染在太平洋岛国和南美洲数次爆发,疫情日见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约1/5感染者发生自限性寨卡热,病程4-7天,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类似中度登革热,包括轻微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也可感染神经系统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病例较少见,目前尚无死亡病例报道。寨卡病毒感染危害最大的是孕妇及胎儿,目前被怀疑是胎儿及新生儿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寨卡病毒感染可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目前已在小头症胎儿羊水和脑组织中分离出寨卡病毒。
  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感染者,对于采取措施防止病毒扩散、预防小头畸形具有重大意义。寨卡病毒感染潜伏期3-12天,病毒分离是诊断寨卡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但该方法耗时费力,而且成功率低下。感染3天后检测寨卡病毒抗体(IgM)反应即呈阳性,但同时血清登革热病毒抗体也可呈阳性,因而血清学检测极易引起误诊,因此,针对寨卡病毒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的差异,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诊断技术成为早期诊断寨卡病毒感染的迫切要求。
  对此,孔祥东教授带领以陈义兵博士为首的研发团队在春节期间比对了寨卡病毒核酸序列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的差异,并分析了寨卡病毒不同亚型、不同毒株间保守序列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寨卡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原理性实验已取得成功。据孔祥东主任介绍,该技术具有耗时短、灵性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检测目前已知所有寨卡毒株,并且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无交叉,并可在早期诊断寨卡病毒感染。对于具有疫区旅游、居住史的育龄妇女,利用这一技术筛查寨卡病毒感染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小头畸形。

春语 发表于 2016-2-20 08:34

       在孔祥东教授的带领下,在春节假期加班加点,成功研发了寨卡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原理性实验已取得成功。据孔祥东主任介绍,该技术具有耗时短、灵性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检测目前已知所有寨卡毒株,并且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无交叉,并可在早期诊断寨卡病毒感染。对于具有疫区旅游、居住史的育龄妇女,利用这一技术筛查寨卡病毒感染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小头畸形。
   谢谢老师分享这一可喜消息!祝愿人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远离寨卡病毒。

尘埃69 发表于 2016-2-21 15:37

期待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控寨卡病毒

wyq6064 发表于 2016-2-25 21:51

真是好消息,让人类远离寨卡病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卫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