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匿在“正常血液”中的“窗口期”病毒
警惕隐匿在“正常血液”中的“窗口期”病毒 西苑刘风 2015-08-05 13:25:29http://photocdn.sohu.com/20150805/mp25874224_1438752329793_1_th.png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五岁的女童毛毛感染了艾滋病,在排除母婴和性传播后,认定“罪魁祸首”是手术输血。正规医院输血怎么会传染艾滋病?《小时代4》中,主人公意外需输血,立即采血并马上输给患者用,这在新闻和影视作品中,再熟悉不过了,但这样的方法是否正确呢,输血液制品又有哪些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呢? 血液制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包括血液、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在外伤、手术、分娩过程及血液病病人等都有可能需要输血液制品,特别是血液病的患者,由于病情的需要接触血液制品的机会就更多了。 有的家长在孩子免疫力特别低的时候会让医生给输免疫球蛋白,医生会回复尽量不要输,毕竟是血液制品,可是家长不理解,难道医生有问题?输血协议中有可感染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风险,难道血液中心检测有问题? 答案都是否定的。这都是由于乙肝、艾滋病等病毒存在“窗口期”。 在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从感染到出现抗体的这段时间就是“窗口期”。不同疾病窗口期不同,乙肝是2周—3个月,艾滋病是在感染后2—8周。如果有人感染这样的病毒,且还在“窗口期”献血,血库是无法检测出病毒的,但是在这个阶段感染性最强。随着医学不断进步,“窗口期”在不断缩短,但还没有完全消除。输血感染这样病毒的概率很低,但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百分比那就只有0和100。 五岁的毛毛输入了“窗口期”的血液才感染上了艾滋病。而《小时代4》当中现场采血马上就给输给患者,是好心?若遇到“窗口期”该找谁担责? 提醒:不必要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输血液制品,若需要输必须到正规大医院。我们自己应该做到定期检测乙肝五项,有无乙肝抗体,若没有,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测HIV(艾滋病病毒),若是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在HIV“窗口期”请不要着急献血。来源:搜狐健康网
好可怕啊,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血液制品能不用就不用{:1_1:} 确实如此,所以能不办输的,尽量都不输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那为什么不在输血前或者过了窗口期再次检查一次血制品那? 作为医生应该提醒患者谨慎输血,遇到非要输血的情况下,必须做好各项筛查,严格执行输血的各项制度,将因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少七禾页 发表于 2015-8-6 08:45
那为什么不在输血前或者过了窗口期再次检查一次血制品那?
这个输血前再查一次八项好像也行得通哦。过了窗口期再验,这个要涉及血液的有效保存期了,好像不是实用的一个办法。前面所提的窗口期是指平均的一个。象艾滋病乙肝有些长达半年的,这个没法等呀。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个人认为,血液及血液制品能不用则不用{:1_10:} 好可怕,重要的是提醒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发生针刺伤,不要以为患者病毒五项监测无异常,给病人做治疗、手术等时万一发生针刺伤也不用很重视。假如患者为传染病的窗口期那。还是按流程防患于未然,才是对自己对患者负责。 血液制品有窗口期,一般又监测不出来,好可怕。 遇到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可事情真真切切发生了,确实该引起重视 每种进入身体的物质都需要谨慎对待 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定期检测HIV就没有必要了吧?这个病毒也不是自生出来的。大家觉得呢? 是的,输血及血液制品是有一定风险的,窗口期的问题又无法解决,能不输血尽量不输。 三少七禾页 发表于 2015-8-6 08:45
那为什么不在输血前或者过了窗口期再次检查一次血制品那?
血站采集的新鲜全血有效期最长35天,“不同疾病窗口期不同,乙肝是2周—3个月,艾滋病是在感染后2—8周”,按这说法,输之前窗口期还没过。 好可怕哦,感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路过学习了,这就需要临床医生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很好的科普知识,学习。感谢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