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输血的是是非非
关于输血的是是非非 作者:jksb 来源:健康时报 日期:2015-01-13日前,央视新闻等媒体关注了福州一名五岁女童毛毛,疑似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件。 在各方舆论的强烈关注下,1月10日福建官方对外通报: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注“窗口期”的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极大。这是信访答复书上提及的“调查结果”。 2010年5月4日,毛毛8个月大的时候,在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做心脏病手术,手术时输注了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涉及8位献血者,正是这次输血使得毛毛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调查组通过追踪8位献血者的相关情况,经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排查,最终确认原HIV抗体检测阴性的陈姓献血者,本次检测HIV抗体为阳性。该陈姓献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参加无偿献血,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合格。此后该陈姓献血者未再有过献血,在本次调查前并不知晓自身已感染了HIV。 在此次调查中,当地卫计委的工作人员确认,除了毛毛之外,受血者还有另外2个人。 综合调查结果,并结合毛毛父母HIV抗体检查的阴性结果,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入“窗口期”血液感染HIV的可能性极大。经“窗口期”血液途径感染HIV属于临床小概率事件,相关数据显示感染概率大约为五十万分之一。 什么是“窗口期”? 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检测出标志物,这段时间被称为"窗口期"。如果血液正好处在"窗口期",目前技术手段无能为力,检测不出来。福建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杨闽红称,经"窗口期"血液感染HIV属临床小概率事件,感染概率约为五十万分之一。 窗口期将缩短 针对“女童输血感染艾滋”,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今天表示福建正调查处理。毛群安说输血感染属无过错意外,呼吁社会救助,HIV感染后前20天为“窗口期”无法检出抗体,今年我国将全面覆盖核酸检测,“窗口期”可缩为10天。 输血还有啥风险? 输血是把双刃剑,如正确使用可以拯救生命,应用不恰当则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异体输血可能存在HIV、HCV、HBV、寄生虫、螺旋体、HTLV、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传播风险。广东省人民医院输血科医生张普山解释,以广州血液中心为例,目前已采用最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保证血液安全,但也不可能检测一切经血传播的病原体,目前检测的是国家要求检测的常见的、目前公认危害比较大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 2、异体输血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等不良反应,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验部输血组组长姜志勇指出。 输血风险能避免吗? 答案是能,可以采用自体输血。其实,早在1998年,中国的《献血法》就明确提出:国家提倡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但自体输血的难度在于:医院是否有自体采血的相关设施;采血需住院,医院是否有足够病床;自体输血价格较高,其耗材费差不多是异体输血的5倍,具体费用还要看当地医保报销政策。 认识自体输血 1.贮存式自体输血 提前数天,定期分阶段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预先贮存起来,然后在患者手术时或急需时再回输这些已保存的自体血液。 不适合人群为:可能患有脓毒血或菌血症的病人;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肝肾功能不良者;有严重心脏疾患者;贫血、出血及血压偏低者;有献血史并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采血可能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的病人等。 2.稀释式自体输血 术前在手术室内采集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来补充血容量,使患者在血液稀释且血容量正常的状态下施行手术,减少了术中红细胞的丢失。所采集的血液可在术中或术后再回输给患者。 不适合人群为:局部感染及有可能有菌血症的患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等。 3.回收式自体输血 采用无菌技术和血液回收处理装置,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术野或体腔内的血液回收,洗涤和过滤后,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 不适合人群为:血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者;血液可能受恶性肿瘤细胞玷污者;污染性创伤患者;用肝素做抗凝剂,疑有脑、肺、肾损伤的患者等。信源地址;http://www.cmt.com.cn/detail/695301.html
希望有更先进的科学来检测,避免悲剧发生 输血很可怕,能拯救生命 也能带来噩耗 呼吁:相关部门是否应该出台发生医院感染后处理的司法依据?? http://bbs.sifi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176&fromuid=3291 (出处: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孩子很可怜,医院也很无辜,这种情况下到底该怎么办? 希望有更先进的科学来检测,避免悲剧发生
不然人们不敢献血也不愿输血的 核酸检测技术缩短艾滋病检测“窗口期”
作者:磨砂 整理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5-01-12
1月12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了2015年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回应“福建小女孩疑似因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时指出,关于最近媒体报道的福建小女孩,可能因为手术过程输血造成感染艾滋病。这件事对这个小孩儿和家庭来说是灾难性的事件。
毛群安指出,对于此事福建正在进行积极的调查处理。
这件事情有几点提示:一是临床用血有风险。我们要求在临床上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血液。同时要求血液的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由于输血带来的感染疾病的风险。
二是根据现在福建调查的情况来看,她是在窗口期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窗口期怎样降低感染的风险?应该说输血窗口期感染还确实是一个难题。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虽然说它发生的几率很低,但是这个风险又的的确确的存在,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报道。根据掌握的情况,艾滋病窗口期大概有20天左右,供血的人感染了艾滋病,但是在20天之内,在血液中检测不到抗体成份,这个血液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给受血者感染上艾滋病,这就是通常说的窗口期。
中国科研人员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如何减少窗口期感染风险,研发了通过核酸检测的方法来缩短窗口期,降低包括艾滋病、肝炎等通过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近年来一直在进行试点推广。根据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的安排,今年内要基本实现全国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这意味着,按照过去传统的方法可能20天内检测不到的艾滋病病毒,在采用核酸检测办法后,可能10天之后就能够检测到,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新闻事件回顾:
日前,央视新闻关注了福州一名五岁女童毛毛,疑似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件。1月10日,福建省卫计委通报了事件最终调查结果:一名曾给毛毛献血的献血者HIV抗体检测现为阳性。
献血者HIV抗体检测现为阳性
福建省卫计委表示,毛毛当年先后输入过8位献血者的血液,其中一位之前确认HIV抗体为阴性的献血者,在本次调查中HIV抗体检测为阳性。在对当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毛毛进行的输血治疗,以及福建省血液中心的采血、检测、制备过程的调查中,调查组均未发现违规行为。
因输入“窗口期”血液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综合调查结果,并结合毛毛父母HIV抗体检查的阴性结果,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入“窗口期”血液感染HIV的可能性极大。经“窗口期”血液途径感染HIV属于临床小概率事件,相关数据显示感染概率大约为五十万分之一。
献血者不知情血还输给了2人
2010年5月4日,毛毛8个月大的时候,在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做心脏病手术,手术时输注了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涉及8位献血者。福建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杨闽红介绍说,“毛毛事件”调查重点放在8位献血者目前的病原学检测排查上。
调查组通过追踪8位献血者的相关情况,经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排查,最终确认原HIV抗体检测阴性的陈姓献血者,本次检测HIV抗体为阳性。该陈姓献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参加无偿献血,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合格。此后该陈姓献血者未再有过献血,在本次调查前并不知晓自身已感染了HIV。
杨闽红还透露,被检测出艾滋病的陈姓献血者,当时献血的血液除输注给毛毛外,还输注给其他2个人。但杨闽红并没有正面回答现在另外2个输注“窗口期”血液者的情况。
毛毛代理律师:对调查结果存质疑
毛毛代理律师吴武萍表示:“我们要求他们提供当年所有的程序性文件,包括从抽血到输血整个过程,相关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资质,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整个行为是没有过错的。”对于毛毛一家的代理律师所提的要求,杨闽红表示可以沟通协调。
同时卫计委还表示,已责成定点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患儿的医疗救治、救助工作。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福建省血液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患儿给予人道主义的救助补偿。
可否对窗口期感染人群设救助机制?
只有五岁的毛毛,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还将遭受病痛的折磨,一次输血给一家人带来的噩运已经无法改变。希望福建协和医院和福建省血液中心的救助补偿能尽快到位,给毛毛一家带来些许的帮助。既然目前的检测手段还不能完全避免窗口期感染病毒,那么相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救助机制,例如设立相关的救助基金,专门用于像毛毛一样因窗口期输血感染病毒的人群,让他们在遭遇不幸时能得到相应的帮助。
关键字: 核酸检测,艾滋病,窗口期,小女孩,福建,献血,毛毛
信源地址:http://infect.cmt.com.cn/detail/694399.html
五十万分之一的悲剧发生在毛毛身上!太可怜了,期待有更先进的方法来检测,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2015年全国将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
2015-01-12 14:20:00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徐爱芳】针对,近日媒体的报道的“福建小女孩疑似因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1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从调查来看,她可能是因手术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在窗口期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临床用血是有风险,2015年内全国将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用核酸检测来缩短窗口期感染的风险。
“这件事对这个小孩儿和家庭来说是灾难性。我们感觉到很痛心,借这个机会也对孩子及家属表达同情和慰问。” 毛群安说。目前福建正在进行积极的调查处理,从调查看,小女孩在在窗口期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
毛群安指出,临床用血是有风险的,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血液。要求血液的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由于输血带来的感染疾病的风险。“降低输血窗口期感染是一个难题。虽然它发生的几率很低,但这个风险又的的确确的存在。”毛群安说。艾滋病窗口期大概有20天左右,供血的人感染了艾滋病,但是在20天之内,在血液中检测不到抗体成份。而这个血液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使被输血者感染上艾滋病。
如何降低输血窗口期感染变得尤其重要。毛群安说,我国的科研人员研发了核酸检测的方法来降低包括艾滋病、肝炎等通过输血可能感染的风险。核酸检测的方法,可以使窗口期大大缩短。比如说艾滋病,按照传统的方法可能20天内检测不到,但用核酸检测的办法,可能10天之后就能够检测到。
毛群安告诉环球网记者,2015年内全国将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所有的血站将采取核酸检测的方法来缩短窗口期感染的风险。
可伶的毛毛,可悲的是现实。。。。。。,如此窗口期,医务人员更是危险重重,因此,标准预防不是作秀呀! 当初输血应该出于救治患儿疾病,但其后发现HIV感染,结果救人机构承担人道救助的结果。因此相关部门出台发生医院感染后处理的司法依据是必要的。 能不输血,则不输;能自体输血,则自体输血。安全{:1_17:} 既然1998年就提出了自身输血,为什们不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呢?还在大力呼吁献血?
一个是提高检测水平,第二就是应该建立专项救助基金。 输血很可怕,能拯救生命 也能带来噩耗
同意楼上老师的意见,毕竟危急时刻,输血还是必须的。 不幸的毛毛,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得到救助,以慰藉受伤的心,更希望能够有科学的检测方法,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不断暴发的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乙肝事件;输血感染HIV,真是触目惊心!怎样才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都应该警醒!规范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每个诊疗环节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技术等规范要求…… 盼尽快完善各项检测水平,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期待会有更先进的方法来检测,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