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稀释液引发的肌注感染
一间镇医院发生38件肌注部位分支杆菌感染,经省CDC调查,发现感染的病人均是粉剂注射,需要使用无菌稀释液。护士每次均将无菌稀释液全部使用完才更换,最长使用三天。调查时在治疗室的抬面及天花板培养出同种杆菌。我在现场所见的现象,值得思考。医院感染管理要关注每个环节。这是使用的无菌稀释液,每次抽液后使用注射器作为封口,这样安全吗?
这是无菌持物钳,该院负责人说他们是按规定使用的干筒,但可见污垢和锈迹,但每个工作人员却视而不见。
病人感染的情况,最小的是才出生32天的婴儿。
回复 #1 风玲 的帖子
:funk: :funk: 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大薄弱环节,我曾去过一些基层医院,确实很多东西需要关注,这可能存在一个体制问题,管的人不懂,懂的人又管不了,,,,,:L :L回复 #1 风玲 的帖子
太可怕了!好好反省!!! 又是分枝杆菌。。。。。。可怕的事情。回复 #1 风玲 的帖子
你拍的太清楚了,让人看了心痛,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确实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观念不能改变,大瓶注射用水便宜,但是为了省小钱,病人花大钱,我们不是治病者,而是致病者,值得深思。 从另一角度考虑到对基层医院的院感人员培训内容,应该接近他们工作岗位的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这部分人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基层医院的感控质量不容乐观,我接触过很多县医院的感控人员,水平不敢恭维.让这些人负责感控工作实在是很危险!
需要大力加强基层医院的感控培训工作,赞成刚性要求!
[ 本帖最后由 wshh1975 于 2007-8-7 21:50 编辑 ]
震惊!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啊?很心痛!
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的感染时间已经屡见不鲜了!怎么还这样呢?
使用干罐却锈迹斑斑,如何解释?
清洗和消毒灭菌工作如何作呢?
不明白!
感控工作涉及很细的环节。我们任重道远啊!
同行们!努力! 原帖由 风玲 于 2007-8-6 01:07 发表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一间镇医院发生38件肌注部位分支杆菌感染,经省CDC调查,发现感染的病人均是粉剂注射,需要使用无菌稀释液。护士每次均将无菌稀释液全部使用完才更换,最长使用三天。调查时在治疗室的抬面及天花板培养出同种杆 ...
大容量的稀释液污染导致医院感染暴发已经有好多起了,卫生部或者国家CDC是否应该发文禁止多人合用无菌稀释液呢???!!!
感染管理工作就是要抓环节管理,改变不合理常规,降低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
非常感谢风玲版主提供重要而珍贵的资料、图片! 至今仍有一例患儿未愈.医院感染工作情系病人的安全! 老师,看到这个镊子桶,我想问问,现在有小包装,<十根>的棉签,在静脉输液时可以取消棉签缸和镊子桶么?每周的两次消毒增加不少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真的很浪费时间和资源.
回复 #11 流泪的鱼 的帖子
镊子罐应该按需使用,如果没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要浪费?我院有些科室就没有镊子罐,如儿科。 在台面和天花板发现同样的分支杆菌,说明什么问题呢? 可能说明了环境污染是一主要因素。 非常震惊!我已将风铃版主的原贴(连同图片)上传至我院院内网上,给全院职工一个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
谢谢风铃版主! 非常可怕!
可是现在有些最基层的医务室仍然在使用这种无菌稀释液!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根治呢???:L 基层医院常常没有院感培训,但是做得最差的就在那里。 天花板怎么处理?我看了好象这次感染与天花板有关 目前我们要求无菌稀释液打开后有效期是24小时,不知这样算不算安全?当然最好是使用单包装了,但是国内涉及的主要应该是成本问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