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如何消毒?
本帖最后由 蓝雪0816 于 2014-2-25 07:38 编辑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
5.2.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病毒根据蛋白衣壳外是否有脂蛋白层分为亲脂病毒和亲水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均属于亲脂病毒。
亲脂病毒对各种消因子均敏感,低效消毒剂足已将其杀灭。
各位老师注意一下,a)条款与c)条款是不是有些矛盾?
具体执行起来怎样才算正确呢?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均属于亲脂病毒的话那是高水平消毒还是中水平消毒还是低水平是很矛盾啊,规范有时也不好执行。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均属于亲脂病毒,还要根据不同危险性物品选择消毒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属于亲脂病毒,但是由于它是血源性疾病,因此对它们的要求相对要严一些,对它们进行消毒时消毒液的浓度相对高一些。 尽管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属于亲脂病毒,但是由于它们是易经血传播的疾病,而且这几种疾病的危害--属于好危险性疾病,因此对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要求要高,而且经血液和破损的粘膜感染风险的疾病的预防是要达到灭菌要求的,所以对它们进行消毒时消毒液的浓度相对高一些。
按照上述标准进行消毒处理即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