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 发表于 2013-12-2 16:50

从于莺的“SCI逼出来的挑错游戏”思考感控培训

color=black]以下内容摘自《医学界杂志》专访   于莺:谈谈我的职业发展路
“SCI逼出来的挑错游戏”  
    马头有个特点,喜欢讲各个脏器的ABCD 功能分级。
  我们病房6个病人查房从早上8 点到中午12 点,下午干活,到了下午四点半,病人探视完了,马头还要给我们讲课。
  我到急诊科以后,跟马头说,这个规矩应该被打破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觉得所有医生的培养,不应该是通过讲课,而应该在临床上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我是协和经典的8 年制毕业生,我们学校毕业生的特点,就是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是记每个小时的尿量,还是观察大便的形态,都要自己凑过去看一下。马头也是协和医大一步步过来的,我跟他沟通时说,马老师,您快要退休了,您就主动放手,让我来试一下。
  我的方法是,上午9 点以后,我们在办公桌边讲半个小时,就从最近国外医学杂志上找一篇文章,讲实验设计的思路,讲怎么样收集数据,怎么样得出结论,大家讲一遍。
  讲完以后我给大家一个命题,挑错。为什么? SCI 逼的。因为我们发现,要往国外期刊上投SCI 太难了,但其中有一个可以让你挣点小钱的方法:letter(读者来信),挑那种大牌教授的文章,统计学数据不对,写分析发过去,根据杂志的SCI 分数可以得到一份一万块钱的奖励,是医院给。这算是医生的正经收入。慢慢地,大家读期刊的热情就高涨了。马头一开始在旁边听,听着听着,他也会说,我知道这里有点小漏洞,你们可以往里挖。
  退休以前马头跟我说,于莺,你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病房氛围。因为以前他在的时候医生不敢多说话,结果到我们这时候,变成了集体来“找碴”。
           再来回过头看一下我们的感控培训,“上大课你讲我听”仍是感控培训的主流方式。这时,我们似乎忽略了我们的医务人员是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有着成熟的思想和知识体系的个体,****更有兴趣于那些实际的、针对问题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讲解。在培训方式方法的实践中,胡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无一不精彩,当然这种培训方式对讲师的要求极高,我们难以达到这种高度,但是,我想这并不能够成为我们退缩的理由,作为我们草根来说,您想尝试吗?在培训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分享或有什么新的创意呢?

落花生 发表于 2013-12-4 22:09

光斑斑博学多思,摘来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同时提出了在培训方法上需要创新,介绍了胡教授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的精彩,这个大家共睹无需再赘述。
关于培训,论坛上有好多帖子具有创新性,比如,准备些礼品,准备黄、红标识的纸牌,黄代表错红代表对,培训中穿插一些提问,答对者举红牌,给发奖品。
是否还可设计一些游戏性的题目,边游戏边边学习,是大家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一些知识及技能。

阳光 发表于 2013-12-5 09:59

光斑斑博学多思,摘来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同时提出了在培训方法上需要创新,介绍了胡教授互动式教学、案例 ...
落花生超斑谬赞了,让俺惭愧的很。关于培训,我们可否跳出常规思维,做出些新尝试呢?哪怕是还在脑海中的一闪念,大胆说出来,我想也是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拙凌 发表于 2013-12-7 08:38

训是个高难度的工作。
似乎只有到现场的指导培训以及针对科室的培训效果会比较好,但是在大课堂上走下去还是蛮难的,需要听众的配合。而听众的配合积极性需要讲者来调动,如果讲者没有一定的气场,这个还是很难的。

阳光 发表于 2013-12-8 09:45

训是个高难度的工作。
似乎只有到现场的指导培训以及针对科室的培训效果会比较好,但是在大课堂上走下去 ...
谢谢亲捧场哈。培训对于我们来说,即使是采用常规的培训方法,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否则很可能就是走形式了。昨天在听山大二院的老师讲课时,也提到了培训低效的状况,很多人都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包括听课、自学等,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山大二院的老师采取了一种应对方法,就是“让每个人轮流讲课”。个人觉得这个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另外还想到一点,我们平时培训有时会邀请临床或相关科室的人员来讲,但基本上邀请的都是负责人或业务骨干,那么是不是可以跳出这个思维,选择一些落后的人员也来讲一讲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于莺的“SCI逼出来的挑错游戏”思考感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