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病程记录
本帖最后由 美好的家园 于 2013-7-20 08:13 编辑抽查了几份病例,对医生的病程记录让人担心,现给贴出来,大家来看看:
患者一般情况可,精神好,腰背切口疼痛不明显,体温正常,换药见腰背部切口皮缘有糜烂,线结处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切口周围肿胀有消退,压痛也明显缓解,目前考虑线结反应性炎症,不排除切口皮下脂肪液化,继发感染可能,给予分泌物培养,酒精湿敷,继续磺苄西林针预防感染,待培养结果回后进一步调整,必要时需开放引流。
培养示: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克林敏感,血象正常,血沉高,C反应蛋白正常,切口皮肤部分开裂,对合欠佳,仍有糜烂,特别是缝线处较明明显,查房主任指出,目前切口感染位于皮肤层,今改药并加强换药。
对此病例(患者是腰椎内固定术),大家有何看法? 请问这个病人你们用什么纱条换药 吕爱娥 发表于 2013-7-20 08: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这个病人你们用什么纱条换药
纱条换药?我们是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及棉球操作的! 患者有无自身原因导致不易愈合?感觉不好判断是否是切口感染,体温不高,血象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培养出的又是人体正常菌群,这样的病人应该更合适去床边看看吧 衣带渐宽 发表于 2013-7-20 0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患者有无自身原因导致不易愈合?感觉不好判断是否是切口感染,体温不高,血象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培养出的 ...
诊断就是腰椎骨折,无其他病史,切口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根据患者切口的临床症状,个人认为是切口感染。如果不是感染,也无需再更改抗生素治疗了。 可以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有以下:
1、此例手术为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不得超过48小时,而记录中显示:磺苄西林针一直在使用,如果切口正常不应超时用。
2、据培养结果更换抗菌药物, 主管医生已认定为感染菌。 本帖最后由 龙文鞭影 于 2013-7-20 10:02 编辑
病程记录主要是记录医师针对病人疾病体征、症状在诊疗过程变化施治时的想法和措施 ,是其诊疗思维的记录。正常像日记一样是自已看的(当然现代兼有管理功能),便于总结提高。
本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明确为切口感染 ,但其记录反映该医师诊断感染概念不明确,思维游移、摭掩,似找借口羞于承认切口感染 (线结炎性、脂肪液化等)。主管医师水平明显。切口感染早期尚未造成明显全身反应影响,体温不高。临床医师何须定要等到感染发展为脓毒感染症状才下诊断感染?从侧面反映临床医师对医院感染预防的理念还不很明确。 玉蝶 发表于 2013-7-20 09: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以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有以下:
1、此例手术为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不得超过48小时,而记录中显示 ...
还有一点,用磺苄西林针你觉得规范吗? 龙文鞭影 发表于 2013-7-20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病程记录主要是记录医师针对病人疾病体征、症状在诊疗过程变化施治时的想法和措施 ,是其诊疗思维的记录。正 ...
这样的病程记录,会不会有种自找麻烦,理不清;一方想掩盖感染,一方为了预防继续用药? 根据楼主提供的信息,该病例符合医院感染表浅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美好的家园 发表于 2013-7-20 1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样的病程记录,会不会有种自找麻烦,理不清;一方想掩盖感染,一方为了预防继续用药?
切口已发生感染,脓性分泌并部分开裂。医生其实是想在病历中掩盖发生了感染,所以,以预防为名使用抗菌药行经验治疗之实。可能是怕引来医疗纠纷。
但这种概念模糊不清的记录,在医患纠纷更能引来格的麻烦!成为对感染(病情)认识不足、治疗措施不到位的硬证据。此外,院感病例漏报可能带来实际存在的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被隐藏,引出严重的医疗危害。 个人觉得医生的病记中已经诊断“切口感染”了,也及时采样做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用药,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个别词语故意模糊,开始的抗感染用药品种不太合适 此病程记录确实让人看了很纠结:一类切口预防用药超过24小时——不规范用药;“线结处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还不排除“脂肪液化”,难道临床医师对“脂肪液化”的性状不了解?
“切口皮肤部分开裂”、分泌物培养阳性,又更换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且“查房主任指出,目前切口感染位于皮肤层”,肯定应该诊断为“表浅切口感染”。个人意见{:1_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