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制定的非结合杆菌控制措施,请多提宝贵意见。
非结核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发现(诊断):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报告(细菌培养),
二、报告: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立即向科主任和感染管理科报告,属于医院感染的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积极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出现暴发、流行趋势时,立即执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蔓延。
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四、接触隔离标识:在病人病历夹、一览表及床头卡左下角粘贴“蓝色三角”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五、消毒隔离措施:出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时,应采取以下消毒隔离措施:
1.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护目镜。完成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等并认真进行手卫生。
3.查房或治疗时应将感染病人留在最后进行,不得将病人带入换药室进行换药和诊疗。
4.重复使用的诊疗用品按照去污染-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禁止将带有病人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直接带入治疗室或换药室,应就地消毒。换药后的敷料严禁带入换药室,应立即密封后送交医疗废物暂存点,不得在病区内长时间放置,以防污染周围环境。
5.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相对固定医生护士,所有诊疗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6.非急诊用诊疗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后方能用于他人。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8.如病人需离开病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并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及时清洁、消毒或灭菌,防止感染的扩散。
9.病室环境须每天清洁消毒。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每天清洁消毒,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抹布、拖布单独使用,使用后须进行消毒处理。
10.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六、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及排泄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
|